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84号提案会办意见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3-03-24 16:17:00       【字体:大    中  

省文化和旅游厅:

民盟云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的提案》(第84号)收悉。我委作为会办单位,对提案建议认真研究梳理,现将我委答复意见转给你们,请参阅。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社会、体现当代价值,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云南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活力,绽放迷人光彩。

一是不断加大非遗立法保护的力度。在颁布实施《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的基础上,2022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高位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全面推进、走深走实。

二是非遗代表性名录体系建设有突破性进展。2021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云南省22个项目入选,涉及23个申报地区或单位,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二,非遗代表性名录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云南省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涉及14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其中傣族剪纸和格萨(斯)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云南省政府公布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41项,各州(市)政府公布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15项,各县(市、区)政府公布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766项。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5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19人,州(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568人,县(市、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563人,项目及传承人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公布了8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入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三是非遗传承传播品牌化影响力日益扩大。云南省建立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数据库,强化数字化保护记录。完成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资源的全面数字化记录保存;开展7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隔年举办的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已举办12届、云南省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已举办2届,形成了云南非遗传播展示的特色和亮点。

四是深度推进非遗融合发展。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贡山县和泸水市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发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全省推出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推进旅游产品提质增效。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是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自2006年以来,云南已连续16年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六是广泛开展和扶持各级各类的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截至目前,云南已组织参加了6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织举办了16届新剧目展演,12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6届民族赛装文化节;25个世居少数民族每年都举办本民族的节庆活动。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精品工程连续5年被省政府列为10件惠民实事,省民族宗教委充分发挥项目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已开发民族文化项目申报系统,提前一年组织民族文化项目申报工作,州(市)民宗委(局),省级有关单位按要求申报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库,并形成初审、复审、专家评审、党组集体讨论审定的完备程序。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民族宗教委扶持并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2120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330个、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项目102个,民族文化“百名人才”培养工程项目100个。工程扶持范围涵盖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和20余家省级单位、高等院校、社会团体,涉及文物、古籍、音乐、舞蹈、工艺、服饰、医药、体育、节庆等10余种文化领域和类型,出版《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云南各民族分册)等一批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悠久历史的精品图书,屡次获得国家各类出版基金资助、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等,极大推动了我省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共建共享新格局。委属单位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呈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以“陈列展览+非遗推介”形式,通过静态展览和动态展演体验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分别在上海、珠海举办了5期“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省外推介活动”。以“参观学习+非遗体验”的形式,与昆明教育电视台《云南研学探索之旅》栏目通力合作,“请进来”盘龙小学、昆明市第十一中学等学校师生,开展不同主题的“民族传统科技研学系列活动”“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努力让观众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同时,提升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发展好。尤其是今年在北京展览,由省民族宗教委承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云南展区),“匠心传承(中华美术)”“仁心仁术(中华医药)”“团结欢歌(中华音乐)”“盛世翩跹(中华舞蹈)”四个体验空间,包含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非遗传承人参展,让首都各族各界群众在云南展区体验到最具风采的中华文化云南形象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融·美”场景,向全国人民展示好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云南干劲、云南作为、云南贡献。

在我委牵头编制实施的《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十四五”规划)中,已对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繁荣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内容列出了专章,提出了重点实施的工程项目。今后,我委将按照省第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出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及年度目标,立足职能职责,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实施好示范区建设“十四五”规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组织实施“枝繁干壮三年行动计划”“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等具体工作。支持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扶持乡土民族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着力推动民族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把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融入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综合运用新媒体等多种媒介,加大对民族文化魅力的宣传展示,增强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的知晓度和吸引力,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成中华民族共有、各民族共享的精神家园。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3年3月15日

(联系人及电话:朱飞龙 0871-65322943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