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瑞丽市“五个示范”构建中缅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

来源:德宏州民宗局       发布时间: 2024-04-15 19:19:37       【字体:大    中  

德宏州瑞丽市姐相镇银井村与缅甸芒秀村毗邻,中缅国境线以沟渠为界,两村边民多为傣族,习俗相通、交往密切、通婚互市平常,形成了“同住一个寨、共赶一条街,共饮一井水”的独特人文景观。

发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示范引领作用,合力建设银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立足兴边富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等政策优势,以及区位、交通、土地等资源禀赋,在“边”字上做文章,在“融”字上发力,在“特”字上出成效,擦亮“一寨两国”的品牌影响力,整合各方力量,盘活资源优势,夯实银井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法治根基、发展根基。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银井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格局。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银井分站始建于1978年,驻守在中缅边境71号界碑一侧,主要承担银井通道出入境人员、车辆、货物的检查及通道两翼50米边境管控任务。银井分站分别于2015年、2017年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谭泽鑫同志2019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

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合力建设银井中缅友好交往的国门示范学校。瑞丽市银井小学始建于1960年,现有学生144名。近年来,小学累计接收缅籍学生221名,比例达40%以上。学校秉持“教育无国界,大爱无亲疏”的办学理念,以密切中缅胞波情谊、搭建对外友好交流平台为主题,突出警校共建特点、融入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特色,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的建校思路,着力开展法律及边境管理政策法规、国防知识、民族团结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中缅友好历史文化传承进课堂的“五进”活动,让两国学生铭记历史,树立睦邻友好意识,做中缅两国友谊的使者。

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示范引领作用,合力建设银井“一寨两国”示范创建景区。银井“一寨两国”位于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是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边境奇观。“一寨两国”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指导意见”,推动景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动融入和服务旅游行业中心工作,将景区功能设施建设与带动辐射银井村相结合,以景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注重示范景区创建、特色村建设与发展文化旅游深度结合,助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旅游景区周边各族群众围绕旅游找出路,带动银井村发展了一批农家乐、民俗文化、民宿体验,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在景区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等人员密集区域,突出和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发挥银井涉外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示范引领作用,合力联建银井“国际小法庭”。在姐相镇辖区范围内,中缅两国共有19个村寨分布在国界两旁,特殊的地理位置,处理边民生产生活矛盾问题不慎,可能引发跨国涉法涉诉案(事)件。为进一步加强中缅边民民族团结,促进边境和谐稳定,姐相司法所、边境派出所、边防检查站按照“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原则和亲、诚、惠、容的理念,紧紧抓住村寨老年人德高望重的特点,探索出了由镇司法所、边境派出所、边防检查站干警、村寨老人和缅方村寨头人为调解主体的涉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及时将两国边民之间的纠纷调处平息在民间层面,在守好“有形”国境线的基础上,积极延伸拓展“无形”的边防线。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