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亮诚

来源:云南民族网       发布时间: 2002-01-01 00:00:00       【字体:大    中  
  笔名莲父,号孟愚,个旧市沙甸人,回族,幼读私塾,青年时代进法政学校。他主张回民在学习宗教经典的同时,必须兼学汉文和科学知识。只有加强同汉族的联系,才能兴教门,保民族。民国初年,沙甸“鱼峰书院”改为私塾,他从昆明请来教师教授新学,后改为“鱼峰小学”,他任校长,第一批学生中马坚等人。后升学留学的都给以财力资助,首批送埃及留学的沙甸人有马坚等五人。送日本留学的有白琼,送上海同济大学的有白珍,还有送进讲武堂、军校的学生。沙甸原来不准女子读书,他首倡女子小学,倡导女子放足,由他的大女儿带头示范。辛亥革命后,云南成立回教俱进会,会里设振学社,提倡新学,他是成员之一。五四运动后,倡导成立明德中学。他喜藏书,后来把所藏《咸同滇变》、《滇垣十四年大祸记》手抄本、《建水回民檄文》、《滇西变乱小史》、《杜文秀统属职官题名录》、《联额录》、《滇南回总掌教马公墓志》、赠助白寿彝编入《回民起义》一、二集。1931年,他在思普一带做盐务和税务工作,1936年进车里、佛海、南峤考察,提出《边区计划》,经省批准成立边区实业公司。1936年8月到日本考察茶叶及农业技术,12月到广东、上海等22个省市考察,上海《申报》上发表了关于改良茶叶生产的意见。在北京应顾颉刚之邀到燕京大学演讲《云南思普地区少数民族情况》、《划界轶闻》等。1938年任思普企业局经理,首先建立思普区茶叶试验场,仅三年时间第一次生产红茶。又在南峤开辟农场,在佛海建立纺织厂,还建立砖瓦厂、医院、学校等。1940年,他改鱼峰小学为鱼峰中学,请中法大学农学系主任夏康农任校长,还请来一批教授、讲师、助教任教。晚年他在出国朝觐后留居国外,著有《朝觐指南》、《拜功浅识》、《斋戒真诠》、《课税立机》、《礼法史话节译》,在台湾出版。1965年病逝于泰国。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