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个共同”的再认识

来源:云南民族网       发布时间: 2007-07-31 09:13:33       【字体:大    中  

  
                          金炳镐 熊坤新 张勇
  
  【作者简介】金炳镐,男,朝鲜族,中央民族大学马列主义学院院长、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熊坤新,男,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民族政策教研室主任、教授;张勇,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2005级博士生。
  
  【摘要】本文认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既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也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纲领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同时它还科学地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它的提出,对全面建设惠及十三亿各族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两个共同”;民族纲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下简称“两个共同”),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处理民族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两个共同”不仅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性质、任务和途径,也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民族纲领的集中体现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同时它还科学地揭示了今后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它的提出,对全面建设惠及十三亿各族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两个共同”的正式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一)“两个共同”的提出
  
  “两个共同”从开始提出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到成为党的民族纲领的集中体现,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2003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上,胡锦涛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两个共同”的观点。他指出:“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我们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编写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第33页,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版。胡锦涛的讲话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深刻地揭示了“两个共同”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即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二者的共同目标就是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而二者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就不可能真正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真正实现全面建设惠及56个民族的小康社会;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党和国家制定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不可能触及的海市蜃楼。
  
  第二阶段: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第一次向国内外正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个共同”思想的科学内涵,这是我党首次对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纲领性回答,标志着党对新形势下我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准确的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第7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二)“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
  
  1、坚持“两个共同”的根本目的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而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总目标服务的,民族问题的解决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坚持“两个共同”的根本目的就是: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的明确了,就等于方向明确了;目的和方向明确了,各族人民才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同心同德,携手并肩,真正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实现“两个共同”的基本条件
  
  胡锦涛强调,要实现“两个共同”,党和国家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他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解决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7日。这些论述可以说是我党对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与时俱进,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生动局面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举措。
  
  3、“两个共同”的性质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也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实施的民族政策以及具体体现在宪法、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规定,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经济政策、民族文化政策、民族卫生、体育政策等,都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总政策的具体化。“两个共同”则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总政策,堪称是纲领性的政策。因此,“两个共同”是实现目标与实现途径的高度统一,各族人民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建设现代化,共享改革开放发展带来的成果,即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是“两个共同”的内在规定性。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都必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前提下,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民族发展的共同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4、“两个共同”之间的辨证关系
  
  关于“两个共同”的辨证关系,胡锦涛对此作了深刻而又精彩的阐述,他说:“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7日。因此,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前提,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可以更好地促进并带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并带动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胡锦涛对“两个共同”思想的论述,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品质,深刻地总结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的、根本保证和实现途径,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新突破和新发展。“两个共同”思想与党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民族纲领政策一脉相承,继往开来,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正是基于此,可以说“两个共同”思想的提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其中既有实践的概括,又有理论的抽象,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升华,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

  
  二、“两个共同”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的集中概括,是解决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该政党根据自己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确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步骤,是政党在这个历史时期制定政策措施的总原则和总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时代赋予党不同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提出了相应的民族纲领,指导党解决不同阶段的民族问题,为实现党的总纲领和总目标服务。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根据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作为我国社会总问题的民族问题因其“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各个方面”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7日。,就出现了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新任务,需要党对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问题进行新的概括,提出新的纲领。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强烈发展的愿望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开发条件差、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原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2004年,民族自治地区地方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7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目前全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口2800万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1300万,占46%;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5800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3300万,占57%。参见龚学增:《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8期;另参见贾小明:《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思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周清林、付爱华:《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政治意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发展中的问题,如何认识、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归根到底要涉及到党和国家执行一条什么样的民族纲领,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的问题。
  
  “两个共同”思想是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纲领的集中概括,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新形势下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因为“抓住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7日。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做出贡献。这六项任务是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要求,“两个共同”是对这六项任务的高度概括和实现的根本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民族工作,都是“两个共同”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哪个地方坚持了“两个共同”,这个地方的民族工作就会有新起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会有新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局面就会出现。
  
  在“两个共同”思想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政策和措施。2003年,国家拨专款正式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一批著名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筑得到了妥善的维修和保护;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中央财政计划投入100亿元;2005年5月,国务院研究制定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村先于其他同类地区实现减贫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2005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该行政法规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具体化,与此同时,民族自治地方和多民族省修改了的自治法,并结合本地区的新情况制定了一批地方性法规;200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和部署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2005年,国家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继续坚持向少数民族聚集的西部地区倾斜,加大民族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安排教育“两基”攻坚计划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15亿元,80%安排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安排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0亿元,58%安排在西部地区;2005年11月,为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组部、统战部、国家民委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此前国家民委会同教育部等五部委启动了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两年内将招收6000名硕士生、1500名博士生。参见《李德洙同志在国家民委编制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民族工作研究》,2005年第2期;国家发改委:《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工作研究》,2005年第3期;国家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民族工作研究》,2005年第3期;国务院扶贫办:《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民族工作研究》,2005年第3期;熊坤新、李京桦:《论“教育公平”与完善和发展西部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姚文遐:《论教育发展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促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司正家:《人才强国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因此,“两个共同”思想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民族纲领的集中概括,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新形势下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在“两个共同”思想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和举措,为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性保证。

  
  三、“两个共同”科学地揭示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在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1990年,江泽民在邓小平“两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是对我国各民族历史尤其是现实关系的深刻总结,因而对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强大的实践指向性。
  
  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提出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的新论断,并把民族关系的“和谐”含义概括为“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7日。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民族关系的新概括和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上“和谐”要素,既是对我国民族关系现状的真实概括,又代表了我国民族关系所要达到的美好境界和更高目标,使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内容的表述更加完整和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也是党对我国当前民族问题的准确把握,进而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确立了一项重要原则,堪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参见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与民族关系》,《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金炳镐、熊坤新:《推进民族平等和谐、团结进步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8期;龚学增:《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8期;王希恩:《深刻理解“和谐”在我国民族关系中的重要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8期。
“两个共同”思想是对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高度概括,同时也科学地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两个共同”既是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巩固的根本因素,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的必然结果,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实状态及发展趋势。这种判断是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的:
  
  首先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表现在民族关系上就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7日。。为此,国家必然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真正实现“两个共同”。
  
  其次是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决定的。我国的小康社会是56个民族的小康社会,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小康,而惠及56个民族的小康社会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理,和谐社会必然包括56个民族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必然要以56个民族的和谐为前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和谐社会实现的基本条件和生动状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目标。
  
  第三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当前,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在现实社会中就具体体现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因此,“两个共同”思想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真实反映,它科学地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趋势及其走向的科学预测,而这种建立在客观现实、真实基础上的科学预测,将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的影响民族关系问题的性质,进而采取正确的原则和措施,积极有效地开展民族工作,防范于未然,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建设惠及56个民族的小康社会目标。
  
  总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既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也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纲领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同时它还科学地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两个共同”思想的提出,对全面建设惠及十三亿各族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全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纲领、原则和方针政策,均具有深刻而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