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15-06-26 15:17:52       【字体:大    中  

汉传佛教是公元前后由印度次大陆通过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主要为汉民族所信仰的佛教支系。据考证,汉传佛教开始传入云南,发生在南诏国建立后与唐王朝的友好交往时代,约在公元7至8世纪间;主要渠道有两条,即由中原、蜀地传入云南。

据史籍记载,公元714年,南诏国王派遣国相张建成赴中原觐见唐朝皇帝,“玄宗厚礼之,赐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这是中原佛教传入云南的一条线路,也是唐王朝向南诏输送佛教之始。对张建成入朝携佛书回滇,还有一段插曲:其入朝路过成都,恰遇大慈寺神钟铸成,寺僧告之击钟一声,施金一两,其连叩80声后告明身份,寺僧为其易名化成,随后学习佛经,返回传授滇人。此外,战争也使内地佛教传到了云南边疆。公元829年,南诏国征战成都,俘掠大量的工匠南下,其中就有不少的佛教僧人,后来虽然有一部分因求返回蜀地,但仍有部分留在了云南,各处传教。

唐代是中原佛教的鼎盛时期,汉传佛教虽于公元7、8世纪间初传云南,但在当时并无较大影响。当时云南各民族崇奉的是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汉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并非一传而兴,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历了与云南各民族原始信仰的斗争与融合,以及云南封建统治阶级对佛教的认识和接受过程。洱海流域广为流传的“观音斗罗刹”的民间神话,就是云南汉传佛教初始与原始势力相争的一种反映。相传,古老的僰国(几今洱海地区)有一个自称为王的魔精一一罗刹,专吃人的血肉和眼睛,人民受尽磨难和蹂躏。观音菩萨怜悯众生,从西天化为梵僧而来,以向罗刹借地为名,施展法术,最后将其收服,并造阁镇压于地洞内。从此,解除苦难的民众对观音菩萨无限感恩敬仰,在各处修建观音庙祀奉之,据说大理城东某处尚存有罗刹阁的遗迹。

到了南诏劝丰佑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推崇,加之社会经济文化基础有所提高,中原汉地佛教在云南的发展迅速起来。公元8至9世纪,在大理和昆明等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佛教已进入兴盛时期并开始广建佛寺佛塔,著名的大理崇圣寺及三塔、昆明城内的东、西寺塔就是这一时期由来自内地的工匠所建,随之而来的是汉地佛教在云南各地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

中唐至宋、元的几个朝代,汉传佛教在云南境内的大部地区处于鼎盛时期,寺塔等佛教建筑遍布各地。特别是大理和昆明地区,盛况空前,“无山不寺、无寺不僧”,已成为云南汉传佛教之圣地,从史籍记载可窥见一斑:“叶榆(大理)三百六十寺,寺寺夜半皆钟鸣”、“洱水与苍山,佛教之齐鲁”。明代,随着朝廷的扶持及禅宗的大规模再传,云南汉传佛教又形成了以宾川鸡足山为中心的兴盛局面。从清代以后,由于兵火战乱和社会经济的萧条,汉传佛教在云南逐渐衰落,大部分寺庙颓毁,僧尼零散流失,社会地位亦远不如从前,其影响已不及滇西北的藏传佛教、滇西南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了。尽管如此,直到今天,汉传佛教仍在云南各地的汉、白等民族群众中流传,对他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