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三大派别之一 ——天主教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15-06-29 10:44:17       【字体:大    中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其拉丁文名称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在中文里直译为“罗马公教”,音译称“加特力教”,意译为“罗马天主教”,简称“天主教”。

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与佛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包含罗马公教、东正教及新教三大派别,由于信奉耶稣是上帝派来拯救人类的“救世主”,救世主在希伯来文中称为“默西亚”(Messiah新教译为“弥赛亚”),在希腊文中称为“基督”(Christos),因而这些信奉耶稣基督的宗派被统称为“基督教”。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分离演变而成的一个宗教派别。当时,犹太教中有许多派别,其中一派相信,犹太人(也可称为以色列人)的民族神雅赫威(耶和华)已经派了一位救世主弥赛亚来拯救自己,这位救世主就是耶稣。这种信仰在当时犹太人备受罗马帝国奴役和血腥统治的条件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种新的教派,并逐渐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最终成为罗马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早期的基督教由于地区和使用语言的不同而分为东西两派,西部使用拉丁语的称为拉丁教会,东部使用希腊语的称为希腊教会。后来,罗马帝国发生了分裂,以罗马为中心的称为西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的称为东罗马。这样,基督教也随之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到了11世纪中期,罗马教会与君士坦丁堡教会为了争夺意大利南部教会的权力而发生冲突,罗马教皇宣布开除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教籍,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也宣布开除罗马教皇的教籍,于1054年,东西方教会正式决裂,其中,西派教会自诩为普世宗教,称为“罗马公教”或“公教”,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东派教会则以正统自居,称为“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y)或“正教”,主要分布在东欧地区。自此,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和东正教两大派别。

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生的资本主义力量的反封建矛头首先指向了作为封建制度精神支柱的罗马教会,要求进行教会改革、建立廉洁教会。1517年,罗马教皇以修建罗马圣伯多禄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国推销“赎罪券”,宣称教徒购买赎罪券后,其“罪罚”就可以得到赦免。这种借宗教名义大肆收敛钱财的举动立刻激起了群众的愤慨,也在神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以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运动由此爆发,并很快在西欧各国引起了连锁反应,相继发生了脱离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运动,派生出许多脱离罗马教会的新教派。这些新兴的教派最初被称为“抗罗宗”、“抗议宗”、(Protestantism)“更正教”等,后被统称为“新教”或“基督教新教”。至此,基督教内部形成了罗马公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宗派。

明朝末期,罗马公教传入中国以后,当时的传教士在用中文翻译基督教的信奉的神时,选用了当时中国常用的“上帝”、“天主”、“天”等词语,后由罗马教廷定名为“天主”,取《史记·封禅书》所载:“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表述“最高莫若天,最尊莫若主”和“天地真主,主神主人亦主万物”的思想,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因此在中国也就把罗马公教称为“天主教”。19世纪初期,新教也开始传入中国大陆,习惯上称其为“耶稣教”或“基督教”。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