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被誉为“孔雀之乡” “神话之乡” “歌舞之乡”,居住着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阿露窝罗节、阔时节等民族节日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吸引着八方游客。这就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个多民
族团结进步、守望相助的幸福之地。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家住盈江县的班鼎盈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大家庭里:爷爷是布依族,奶奶是汉族,妈妈是傣族,二婶是白族,三婶是景颇族,自己娶了一个景颇族媳妇。一家人互相尊重各自的民族风俗,能用不同语言交流,坦诚相待、和睦相处,成为各民族之间“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
民族团结是德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德宏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把维护边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助,谱写了一首首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灿烂篇章。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民族,也要热爱其他民族。”这是芒市西山乡营盘民族小学石勒干老师用汉语和景颇语给孩子上课的一个情景。
“增强"四个认同"要从小抓起,把爱我中华、爱自己的民族,爱其他民族的种子埋入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九年制学校副校长杨腊北说。
德宏州每年举办的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阿露窝罗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注重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通过民族节庆活动这一载体和平台,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成为各民族友好交往、商贸流通的平台。
“各民族的交往交融,要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吃穿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小事入手,引导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增进感情,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德宏州民宗局局长多守辉说。
如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理念已经深植于德宏各族人民心中,构建起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同舟共济的精神家园,德宏接续书写着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动人故事。
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美丽德宏,有一种风景,叫民族团结、共同富裕。陇川县景罕镇曼晃村的勐约栋景颇族村寨和陇把傣社傣族村寨相邻。2017年12月,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两个村寨群众投工投劳、齐心协力,修建了1.4公里的致富路,发展砂糖橘种植和乡村旅游业,探索出一条“以生态旅游促进休闲农业,以休闲农业带动生态旅游,以生态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我们一直像一家人,景颇族过节,傣族嘎央队也去跳舞;傣族过泼水节,景颇族也约着过来赶摆,有什么事,大家都来帮忙,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幸福快乐。”62岁的傣族老大爹多永江说。
“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是德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党的十八大以来,德宏州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各项事业,扎实推进“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直过民族精准脱贫等项目,加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步伐。全州人口较少民族建制村“五通十有”和聚居区“一减少二达到三提升”目标基本实现,为德宏州和云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探索了宝贵经验。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40年改革发展、40年艰苦奋斗,德宏空中架彩桥,边关变通途,电站布河川,城乡换新颜,经济社会建设实现大发展、大跨越。民族团结的花儿更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更甜蜜。
“决不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掉队。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是历届德宏州委、州政府对各族群众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德宏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殷切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的步伐,各族人民共享发展红利。
夏季的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村德昂寨,坚果葱郁、芒果盈枝、叶子花红,欣欣向荣。村民姚腊注砖混结构房宽敞亮堂、干净整洁。他种坚果6年多,去年开始见效益,今年林下养了100多只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共产党芒啰(德昂族语,意为共产党非常好)。”姚腊注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全靠党的民族政策好。”
德昂寨以前的老寨在高山上,人在上面,田在下面,村民们下地干活来回要走四五个小时,缺少致富产业,靠天吃饭,日子很艰苦。2002年,搬迁到320国道旁后,开展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扶贫开发项目。德昂族群众转变思想,与其他民族加强交往,主动学习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如今,村寨焕然一新,水泥路连接各家各户,香蕉、菠萝、澳洲坚果环绕村寨,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文明村。
仲夏时节,从芒市的美丽乡村、瑞丽的边贸集市到盈江的坝子田畴,随处可见德宏各族群众忙碌的身影。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汇聚起决战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幸福故事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广袤原野上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