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市姐相乡银井涉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立8年来,累计调解了涉外矛盾纠纷169件。这里的中缅边民都亲切地称它为“国际小法庭”。
姐相乡位于中缅边境线上,有22.73公里的国境线。中缅双方的田地犬牙交错,村寨相连,而且没有天然屏障。特别是姐相乡银井村与缅甸芒秀村之间,中缅两国的国境线以竹篱笆、水沟、田埂、村道为界,形成了“一寨两国”“一井两国”“一家两国”等独特景观。两个村的村民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往来频繁,建立了深厚的胞波情谊。中国村民的瓜蔓爬到缅甸的竹篱笆上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村民家里下蛋等跨国故事在这里时有发生。
生活在国境线两侧的中缅边民一旦发生纠纷,可不是邻里矛盾这么简单。为维护边境和谐稳定,2011年,瑞丽市司法局结合人民调解工作特点,在姐相乡银井村试点成立银井涉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中心联合调解工作组由姐相乡司法所、银井边防派出所、银井村委会相关人员,以及缅甸芒秀村的寨头人、族长、爱国华侨等担任。中心定期召开联席会,互换信息,及时排查掌握边民跨国纠纷。联合调解工作组积极开展调处,多次将跨国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得到双边群众的一致认可。
翻开“国际小法庭”的《调解卷宗》发现,银井涉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解的纠纷涉及“经济纠纷”“涉外婚姻”“财物赔偿”等最为常见。中心以中缅两国法律法规、村规民约为调解依据,坚持合理合法、平等自愿的工作原则。中心将双边各村民小组的人民调解员培养成边境一线的普法宣传骨干,形成“以普促调、以调助普”的工作格局。中心在银井通道设立宣传点,印发傣文和缅文宣传册,播放傣语和缅语法制广播,在双边村寨开展“送法进校园”、国际小小留学生“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全面宣传两国法律法规。中心还利用民族节庆活动,定期开展民间会谈,有效促进双边友好交往,携手维护中缅边境的和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