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代县长杨明武做客人民网谈脱贫攻坚

来源:丽江市民宗局       发布时间: 2018-10-30 09:16:55       【字体:大    中  

  10月24日,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杨明武做客人民网时表示,通过3年多的努力,宁蒗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已经有32479人脱贫出列,今年全县还有15个贫困村近2万人将脱贫出列。

  宁蒗县位于滇西北滇川交界处,俗称小凉山,1950年1月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彝族自治县,是一个从原始公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地方,可谓是“一步跨千年,隔夜不同天”。60多年来,宁蒗县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特殊的社会背景、历史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严重制约着宁蒗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截至目前,宁蒗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有79341人,占整个丽江市贫困人口的45.19%。需易地搬迁人口近4万人,占丽江市整个易地搬迁总人数的90%,先后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现在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杨明武表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宁蒗县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上级党委政府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受多种因素掣肘,目前,宁蒗县仍有未脱贫人口46862人。

  目前,宁蒗县通过易地安置、自行安置等多种方式,对居住在六类地区生存困难的群众进行安置。特别是在县城安置了3399户142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87户11171人、同步搬迁户812户3109人。

  杨明武指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能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指示精神,宁蒗县按照“应搬尽搬”思路,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识别就是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调查过程中,没有错评、漏评、错退。精准施策,结合贫困户需要什么帮助,一户一策,稳定助其脱贫。二是整合资金,补齐短板。三是技能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必须要有一项技能。四是要近期搞劳务输出,中期搞产业发展,远期搞教育。此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诚信、自强、感恩”主题教育。

  在推进教育扶贫工程方面,杨明武表示,一是实施“宁海模式”。1988年,宁蒗县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签订协议,“以木材换人才”,开辟了落后地区引进人才的成功路子。2017年高考,整个丽江市的文科理科状元都在宁蒗县。目前,该模式从教育领域扩展延伸到各个领域。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普通高中生、大学生进行免学费、生活补助、助学金等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高职在校生实施“雨露计划”,每生每年3000元,上海东西协作计划中职生每生每年5000元。三是加强对“两后生”的培养,把“两后生”培养成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增强贫困家庭自身发展动力。

  “1956”思路助力2020年脱贫目标实现。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宁蒗县面临诸多困难。基础设施滞后,资金短缺,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体量大,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有些干部在脱贫攻坚中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为此,杨明武指出,一是要成立坚强的领导班子,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分管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各单位作为成员。现在有91支扶贫工作队,416名扶贫工作队员具体在落实这个工作,有6822名各级干部职工挂联着近18856户的贫困户。二是要制定产业奖补政策、农村危房改造奖补政策。三是要突破基础设施制约的瓶颈,争取资金,整合资金,补齐短板。杨明武强调,到2020年要实现脱贫,这是庄严承诺,这是必须要做到的。按照现在“1956”的思路,“1”是锁定目标:2020年脱贫;“9”是要实施九大工程;“5”是要达到“五好要求”,住上好房子,建设好环境等;“6”是建立“六新机制”,确保九大工程目标的完成。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