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体育运动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建成临沧文化中心、临沧体育运动中心等市级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实施包括耿马、沧源、双江3个民族自治县在内的8县(区)“两馆一站”业务用房维修改造和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在大力改善各民族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民族体育运动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得到了传承和蓬勃发展,鸡棕陀螺、磨盘陀螺等部分运动项目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特色项目。
二是组建民族民间广场舞和打陀螺队,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融入全民健身项目,吸引群众参与。同时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命名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所,命名省级体育传统学校3所、体育进校园示范学校3所,命名校园足球学校7所,在沧源自治县建设了射弩项目训练点、在耿马自治县建设了秋千项目训练点、在双江自治县建设了摔跤项目训练点、在镇康县建设了吹枪项目训练点、在永德县建设了陀螺项目训练点。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体育人才库,入库运动员档案1000余名,输送到省以上训练单位运动员苗子37名。
三是深度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并将其打造成推动各民族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增进友谊、凝聚力量的大平台,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