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始终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坚持整体性、真实性、活态性的科学保护,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行,成效明显。
大理市2010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市级非遗保护管理所,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实施意见》。同时,积极开展调查挖掘和收集整理。截至目前,大理市有非遗保护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7项(白族绕三灵、白族扎染技艺、大理三月街、白族民居彩绘、白剧、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省级15项、州级16项、市级23项,共有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2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4人、州级21人、市级64人。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遗产,积极开展传承人培养管理,举办扎染技艺、民居彩绘、三道茶、洞经音乐传承等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350多人。成立白族扎染、白族大本曲、白文学校、白族甲马、白族刺绣等培训传承所,使文旅结合推进非遗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对传承人的管理,从2011年起,每年年初与各级传承人签订年度传承协议,根据项目类别制定年度传承培训计划、年终总结考评,从2014年起,每年给80位市级传承人发放传承补助每人1000元,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开展宣传展示活动。
大理市非遗保护管理部门成立以来,一直注重非遗资源的抢救和保护。2010年9月至今,共争取国家及省各级非遗保护资金500余万元,扶持各类非遗项目传承基地12个。编辑出版《本主文化——大理人的感恩情怀》《活着的记忆——大理市非遗概见》《白族扎染技艺》《大理三月街》《大理白族服饰》《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等书籍。2018年6月,大理市非遗保护管理所被文化和旅游部表彰命名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