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以来,普洱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作为重要抓手,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为宣传教育主题,深入广泛开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宣传教育,全力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文明普洱。
一是突出基地建设。加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保护和利用,建成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博物馆,与江城县召存信纪念馆、西盟县拉勐纪念碑等市县(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相结合,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先进典型相结合,丰富宣传教育实践载体和内容,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鉴史资政、教化育人作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在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时代影响更加彰显。
二是突出干部教育。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单位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把民族宗教理论和民族团结内容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和各级党校干部教育规划。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和市民宗局每年都在市委党校和普洱民族团结进步干部教育学院主体班中开设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知识、民族工作实践等课程。
三是突出从娃娃抓起。坚持民族团结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特别是小学、初中教育。同时,不断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加强各民族师生交流交往。把普洱学院建成立足市内、面向东南亚促进文化交流的民族团结高等院校。切实做到民族团结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全市创建命名269所民族团结示范学校,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四是突出社会教育。与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省民族宗教委联合举办“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深入研讨和广泛宣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时代主题;统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驻普高校理论研究力量,开展民族理论综合系统研究和宣传教育,编撰和收集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市民族理论研究文献200余种,其中2013年以来70余种,加以推广应用;组织市内外新闻媒体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广泛开展主题报道、典型报道和长期战略性宣传,加强创建宣传片、公益广告等户外宣传。在国家民委、省民族宗教委指导下拍摄文化纪录片《民族团结誓言》、微电影《誓词碑的往事》,通过在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播出,在全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坚持将民族团结周、团结日活动与每年的各少数民族自治县成立纪念日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和民俗节庆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团结和谐、共同发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思想深处形成和固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为引领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