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独龙族主要聚居地,曾是深度贫困地区。经过数轮扶贫开发,特别是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及两年巩固提升之后,独龙江乡于2018年底实现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独龙江乡脱贫攻坚的成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写照。
五条路径,精准发力拔“穷根”。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省级统一规划统筹。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最鲜明的特征是始终坚持高位推动,由省级谋划统筹推进。云南在省级层面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突出和强化省级职能部门在项目规划、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将扶贫责任落实到省级部门,由县、乡两级政府负责具体实施。这一全新的运作模式为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二是坚持综合扶贫,全面启动“六大工程”。从单一式扶贫向综合扶贫转变、实现“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兼顾,是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的一大特点,也是有效解决独龙江乡区域性贫困、独龙族整体性贫困的重要举措。在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独龙江乡重点实施了安居温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素质提升和生态环保“六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15亿余元,全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是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创新扶贫模式。以建制乡镇和民族整体为单位进行综合扶贫的新模式,开创了我国整族帮扶模式的新篇章。在帮扶工作中,怒江州紧扣整乡推进、整族帮扶主题,实行统一规划,对独龙江乡所有村组实行同样的帮扶政策,在实现项目对所有村组覆盖的同时,着眼整族脱贫,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其他独龙族聚居区一并纳入脱贫攻坚规划进行扶贫,既注重解决独龙江乡区域性贫困的问题,又兼顾独龙族整族深度贫困的问题。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壮大基层工作力量。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规模大、点多面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基层人才匮乏、基础薄弱的问题,怒江州举全州之力,从州、县两级机关抽调具备专业知识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干部,组建了州、县、乡、村帮扶工作队,每个村至少安排10人直接驻村,参与项目实施,全面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帮扶工作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帮扶效应成倍放大,成为推进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的主力军。五是坚持拓宽路径,凸显沪滇对口帮扶成效。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的推动下,沪滇对口帮扶资金在独龙江乡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单位建立健全了资金使用绩效、项目安排、信息互通、检查验收等工作机制,增强了互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上海市帮扶资金约占项目总投入的6%,独龙江乡80%的旅游文化特色村、3%的集中安置点、21%的安居房资金都来自于上海市帮扶资金。上海市把帮扶资金重点投放在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上,突出了扶贫扶产业、扶贫注重持续脱贫的理念,让群众在旅游发展中得到收益。
七大成效,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一是特色产业大发展。当前,独龙江乡的草果、重楼、羊肚菌、独龙蜂、独龙牛、独龙原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初具规模。截至2018年底,全乡耕地面积3626亩,粮食播种面积2848亩;大小牲畜存栏20285头(只)、出栏10600头(只);草果种植面积达68277亩,产量1004吨,产值约743万元;重楼种植面积1718.6亩,招养独龙蜂4625箱,新种植羊肚菌403亩、金耳示范种植5亩、种植黄精40亩。2018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859.96万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2元,同比增长23.5%。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独龙江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大改善。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通车,标志着独龙族聚居区彻底结束了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如今,全乡6个村委会全部通柏油路,26个自然村全部通车、通电、通安全饮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独龙江乡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实现村村通4G网络的乡镇。乡里有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网点,一半以上的家庭有了机动车。全乡涌现出42名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动独龙族群众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三是人居环境大改善。全乡建成安置点26个、安居房1068套。昔日简陋的茅草房、木楞房、篾笆房已被水电入户、广播电视设施齐全、卫生整洁的框架结构房取代。一座座整洁有序、充满活力的独龙族新村拔地而起。独龙江乡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家庭内务“每日一晒、每月一比”活动、常态化开展周一环境大扫除活动。如今,无论是哪个村,村民都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屋内的衣物铺盖和锅碗瓢盆摆放得整整齐齐,把地板擦得一尘不染,公路沿线、公共场所都用当地树种进行了绿化。这些美丽的村庄,已经成为贡山县安居工程建设的典范和旅游观光的一张新名片。四是社会事业大发展。教育、卫生、医疗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在独龙江乡建成使用。近年来,独龙族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保持在100%,独龙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独龙江乡新建了独龙族博物馆、乡文化站,现有2个群众性文体活动广场、26个村民文化活动室、26个篮球场、1个敬老院,并组建了6支农民文艺演出队。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依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五是素质能力大提升。如今,独龙族农村群众实现了人畜分居,文明的生活方式进入千家农户,移风易俗蔚然成风。独龙族群众中懂感恩、干劲足的人多了,“等靠要”的人少了,人们的市场观念、商品意识、积累意识不断增强,融入现代文明的步伐不断加快。独龙族群众从封闭、保守、落后的过去,走进了开放、包容、发展的新时代,充分展现出独龙族同胞自强不息、蓬勃向上、永记党恩的精神风貌。六是绿水青山大显现。独龙江乡严格贯彻落实《独龙江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政策,建立“五大员”(生态护林员、环境保洁员、河道管理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巡边护边员)聘用制度,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全乡有313名生态护林员,每名护林员年人均工资达10000元。实施“以电代柴”项目,加强生态保护管理,扎实推进独龙江公园创建工作,开展独龙江花谷建设行动,呵护绿水青山蓝天。七是基层党建大夯实。独龙江乡立足边境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翻译成独龙族语、编排成民族歌舞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因势利导地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创建推广“三个队两个一”(建设党员志愿服务队、护村队、文艺队;利用小喇叭大工程,每天早晚各播放一次央视新闻联播;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并以微党课的形式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基层党建模式,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独龙江乡基层党组织呈现出朝气蓬勃之势,党员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