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六个破解”脱贫摘帽

来源:临沧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19-07-26 09:43:22       【字体:大    中  

  今年4月30日,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脱贫摘帽出列,闯出一条边疆地区摆脱绝对贫困的成功路子。

  一是破解基础设施滞后难题。聚焦“住房难”“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网难”等边疆“直过民族”地区现实短板问题,坚持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目标的先决条件。二是破解产业发展支撑难题。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壮大产业,以2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让每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至少加入到一个专业合作社中,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构建县、乡、村三级合作社产业体系。

  三是破解文化旅游发展带动难题。坚持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脱贫攻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佤族新米节、沧源国际佤族音乐节等节庆活动越办越精彩;翁丁原始部落、崖画谷等3个4A级景区创建工作有力推进,建成了勐卡傣族风情村、芒黑古村落、嘎多月亮古寨等一批传统村落。四是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难题。把感恩教育作为激发“直过民族”摆脱绝对贫困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教育,从“算好惠民政策账、基础投入账、产业发展账、个人贡献账”和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吃什么饭、走什么路、穿什么衣、住什么房”的鲜明对比中,激发贫困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家乡的情怀,凝聚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高度共识。五是破解基层能力不足难题。精锐出战,93个村(社区)全部派驻工作队,省市县乡累计选派1089名干部驻村、4072名干部挂包贫困户、1200名干部挂包非贫困户,实现了对67个贫困村和26个非贫困村辖区驻村挂包农户全覆盖。六是破解集体经济薄弱难题。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出台《沧源佤族自治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收益纳入村组干部绩效的分配办法(试行)》,鼓励从集体的经营性收入中拿出一定资金作为村干部、村“两委”委员、组干部和村各大员的绩效,使村干部月收入最高达3000元,村“两委”委员、组干部和村各大员每月收入最高达1000元,有效调动了村组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目前,沧源县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县93个建制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总量达857.51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有20个,收入最高的达83.92万元。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