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祥云县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传承新高地

来源:大理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19-09-19 09:41:55       【字体:大    中  

  近年来,大理州祥云县紧紧围绕“全面保护、重点利用、丰富载体、突出主题、形成亮点”的整体思路,进一步保护利用和传承发扬好本地红色教育文化资源,丰富教育载体,创新宣传形式,为推动爱国主义、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的广泛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立足祥云被命名为全省47个“革命老区县”的地域优势,充分深入挖掘本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采取“颁发身份证、划定保护区”的办法,对全县红色遗址进行命名保护,给每个红色遗址建立“一址一卡”档案。扎实做好红色文化传承革命遗址的普查统计工作,采取“上级补助、财政支持、社会力量支援、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对革命遗址进行开发利用和修缮保护。目前,全县已建成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云南红色传承教育基地、“边纵”八支队纪念馆、“红色祥云”主题展厅等11处红色教育场馆。今年7月31日,正式启动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立项的重点课题《王德三生平及历史文献资料征集研究》工作。

  二是丰富教育载体,发扬好“红色传统”。紧紧依托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红色传承教育馆和普发兴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等教育点,广泛开展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以“听讲解、唱红歌、访旧地、承遗志,强党性”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使党员干部教育有平台、有阵地、有载体,而且“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窗口、红色旅游景点”的多功能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明显。2009年8月该教育基地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2月,该教育基地被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示范基地”;2017年12月,教育基地被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省级红色教育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2014年至今,红色传承教育基地共接待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12758批、13.07万人次到教育基地学习,其中省级以上单位391批,参学人员10659人次,教育基地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打造文化精品,传承好“红色基因”。大力挖掘红色文化,不断创新革命题材党性教育,以王德三革命事迹为素材,打造“一台花灯剧、一次纪念活动、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部电影、一部纪录片”的“五个一”红色文化精品,弘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奉献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使红色文化传承工作有设施、有平台、有活动、有氛围,推动党性教育、爱国主义、优秀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广泛传播。2018年8月30日举行了纪念王德三同志诞辰120周年活动,参与活动230余人次;2019年,创作出版《王德三(连环画)》《祥云骄子》《王德三遗文选》等3本红色书籍,共公开发行10.6万册,创作了电影剧本《播火先驱王德三》。四是创新宣传形式,刻画好“红色印记”。丰富红色文化表现形式,通过以红色花灯舞台剧,书籍、连环画,编制剧本等宣传形式,并打通“线上+线下”“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宣传渠道,充分打响祥云红色题材的文艺品牌,为祥云红色文化树立了精品标杆。2016年,精心组织编排大型红色花灯舞台剧《省委书记王德三》,成为一台生动精美的流动党课,在省内公开展演36场,受众2万余人次。该剧2019年8月入选参加“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于8月3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成功演出,是云南省唯一一部赴京演出的地方剧目。演出当天,观看群众2000余人,并通过凤凰网直播、腾讯直播、映客、陌陌等14家直播平台转播,网络点击量高达749.75万人次;新华社、光明日报、云南日报等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群众反响热烈,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的高度评价,留下了祥云红色文化传承历史上厚重的一笔。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