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剑川县非遗助力文化扶贫显成效

来源:大理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0-09-07 10:47:25       【字体:大    中  
  

近年来,大理州剑川县从文化扶贫入手,以非遗传承转化为平台,紧紧围绕木雕、石雕、布扎等传统工艺,以“绣花”功夫积极探索非遗助力扶贫,以“企业+传习所(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技艺创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把“软实力”变为“硬支撑”,文化扶贫成效显著,加速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非遗队伍强起来。出台《剑川名匠评选实施办法》,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评选,目前评选出18名“剑川名匠”。成立6个名匠工作室,走村入户开展技能培训,让更多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剑川县狮河木雕协会与云南技师学院合作,在全县8个乡镇贫困村开展木雕技能人才培训20余期,培训木雕人才3000余名,“剑川名匠”正成为引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

  传承平台建起来。建立木雕文化园区1个、石雕文化园1个,正在建设剑川木雕艺术小镇,组建46个专业人才合作社、协会,成立木雕、石雕等生产加工销售公司22个,成立剑川白曲、石宝山歌会、白族布扎、梅园石雕等11个传习所。举办了两届剑川木雕艺术博览会暨剑川木雕文化节,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旅游产品创意雕刻大赛、传统古建筑艺术成果展、民间绝活技艺展示等系列活动,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致富路子多起来。依托非遗项目,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组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壮大木雕、石雕、布扎、刺绣、土陶等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以梅园村为主的石雕产业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以农村妇女为主力军的刺绣、布扎等非遗产业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全县木雕产业从业人员达2.1万人,2019年实现产值4.74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263300多人。

  产业发展活起来。创新“非遗+文旅”模式,在沙溪兴教寺打造匠心手作馆、阿吒力民俗音乐展馆,在中央美术学院驻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设置非遗展,计划在剑川古城内与依文集团合作打造剑川古城茶马古道乡愁街,通过搭建线下展示和体验非遗文化平台,提升文化内涵和品质。探索“非遗+文创”,开展特色农副产品和文化旅游小商品包装设计,推出乳饼、稗子酒、黑陶等产品的新包装。通过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不断拓展剑川传统工艺新种类,推出的木雕果盘、布扎生肖小件等一批创意旅游商品在市场上畅销。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