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
来源:普洱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0-09-30 14:18:13 【字体:
大 中 小】
近年来,普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契机,大力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学校教育,坚持民族团结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民族团结之花在各民族学生心中绽放,在边疆民族地区绽放。
一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落实工作职责。随着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七进”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民族团结教育的感知和体验上有载体、有创新。二是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校园为契机,营造民族团结氛围。2013年以来,普洱逐步在全市507所小学、128所中学、25所中等职业学校和2所高等学校全覆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活动。以澜沧县民族小学为例,该校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髓,着力打造彰显民族特色校园,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利用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传统文化,使学生自然沐浴在民族文化的海洋里,切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三是以课堂为主渠道,丰富教育内涵。学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和民汉双语课,充分利用每周三学生兴趣爱好活动实践课,开展民族歌舞、民族器乐、合唱团、民族刺绣、特色绘画、茶艺等实践课,使学生体会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文化自信,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四是以模范为典型,树立良好形象。通过开展模范评比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带动师生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自觉性,树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良好形象,维护学校的安定团结;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全体各民族教师、学生更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谐共处、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共创民族团结进步,共促边疆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