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6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和示范单位迅速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坚持带头发挥示范作用,进一步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昆明市、大理州、西双版纳州是国家民委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早已深入各族群众心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昆明市、大理州、西双版纳州滞留了大量来自湖北的游客。在做好阻断疫情传播链条的同时,积极做好滞留人员的饮食、住宿、物资保障和心理调适工作,分类满足返乡人员出行需求,让疫区在滇游客真实感受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都是骨肉兄弟。
同胞有难,虽远必救。全省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1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积极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把源源不断的爱心送给边疆各族人民深深牵挂的湖北人民。在全省统一安排下,昆明、红河、楚雄、大理、普洱、西双版纳举全部之力派出精锐医疗队支援湖北。石林县、新平县、武定县、砚山县、西盟县、双江县、沧源县在做好辖区防疫工作的同时,首批积极选派了25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石林县首批捐赠20顿蔬菜、新平县首批物质捐赠新鲜优质水果40吨,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抗击疫情的共同战斗让边疆各民族深刻认识到,中华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只有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战胜疫情。
守护共同的家园。疫情就是命令,各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积极行动起来,把民族团结的力量汇聚成打赢疫情防控的决心和行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大理州第一时间向全州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村、社区)发出倡议,要求大力发挥全州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村、社区)的基层网格力量,使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村、社区)都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和健康的社会细胞,在全力创建“无疫单位(村、社区)”中促示范、作表率。沧源县制作了佤汉双语版新冠肺炎防治宣传片,派出机关干部职工下沉边境一线,坚决守住疫情防控的边境线。
镇雄县坡头镇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坡头镇发放疫情告知书、疫情倡议书、疫情防控指南30000余份,覆盖全镇所有农户;悬挂宣传布标40条,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42条,宣传橱窗40个;自制宣传大字报1500余条,安排17辆疫情防控宣传车到村进组开展流动宣传,55套应急广播分时段不间断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同时,组建了200余人的党员服务队伍,3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日夜守护着全镇近8万人的平安健康。巍山县永建镇白沙村回族村民从国外采购5000多个医用口罩免费捐赠给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和本村彝族、傈僳族等村民。
昆明市金星社区是云南省第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金星社区利用“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庭院)-楼栋”社区“五级治理”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和社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示范户“宣传员、信息员、巡逻员、调解员、办事员”的作用,全天候落实落细社区网格化管理,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组织志愿巡逻队,免费为困难居民送菜上门,把排查防控和服务群众全覆盖落实到每家每户。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倾全社区之力,以党员突击队为先锋,依托社区网格化工作体系,社区8名在职党员分别包保8个片区11个住宅小区,及时对辖区所属商住区8533户及948家商户进行逐户逐人统计摸排,织密疫情防线;整合力量资源,与辖区内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单位、公共单位协同作战,设立体温监测点、宣传点,开展区域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12776份。大理市下关镇万花社区真做实做细每一项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完成42个居民小区、9608户28984人排查任务,张贴宣传海报70份、发放宣传资料410份、悬挂宣传标语5条、发出宣传短信9000余条。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挥民族医药在预防流感和呼吸道感染疾病方面的优势,从1月25日开始,在文山城区和各乡镇设置多个免费药汤发放点,每天坚持为防疫一线人员工作人员发放大锅苗药汤,普及防控知识。
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脱贫攻坚战。各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结合各地实际精准施策,坚决做到两个战役都要打赢。沧源县按照“五个一”打好阻击战和攻坚战,即:开展一次疫情防控工作温馨提示、做好一次全覆盖排查、开展一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宣传、开展一次农产品订单订购工作、开展一次群众诉求调查,详细了解农户发展存在的困难,认真核查存在问题,督促整改到位,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镇雄县坡头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主动加强与输入地人社部门对接,实行“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健康证开通绿色通道,采取统一包车并安排稳岗和医务人员全程随车护送,保障务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无缝对接。目前,全镇有组织输出返岗就业人员突破400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劳动力2180人。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疫情的要求,全力保障辖区企业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