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剑川县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大理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1-03-12 15:11:39       【字体:大    中  
  

近年来,大理州剑川县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强化资源普查、建立名录体系、弘扬传承文化遗产,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与保护,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全面理清全县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基本情况。确立以白曲为代表的歌谣及民歌文化,以石宝山歌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东山打歌、霸王鞭为代表的歌舞文化,以“阿吒力”民俗音乐为代表的古乐文化,以木雕石雕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文化五大特色文化资源。“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有57个非遗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省、州、县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州级16项、县级32项;共有国家、省、州、县代表性传承人391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30名、州级31名、县级328名。全县国家、省、州、县四级项目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保护体系初步形成。组织编辑出版《剑川非遗》《白族土陶与泥塑》《剑川白曲》《滇西奇葩——中国·剑川木雕艺术》等10多本书刊。

  非遗活态传承有序开展。成立剑川白曲、白族“阿吒力”民俗音乐、石宝山歌会等11个传习所,引导、鼓励传习所开展各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宣传等工作,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定期举办传承人培训班,让非遗文化走入课堂。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积极选送传承人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美术学院以及省州各类培训和展示展销活动。高质量举办每一年的石宝山歌会节和木雕文化节,连续两年成功承办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依托剑川白曲传习所,组建“剑川白曲宣讲团”,用鲜活的白曲,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脱贫攻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剑川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积极谋划“非遗+扶贫”“非遗+旅游”的项目,积极探索以非遗传承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非遗走进现代生活。2017年,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驻云南大理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暨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基地。举办“剑川传统工艺大讲堂”9期,组织“手工剑川·走进生活”旅游工艺品创意大赛以及设计作品与实物成果展,推出一批兼具民族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元素的旅游工艺品。依托县校合作平台,组织中央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大理大学三校专业团队召开“三校一地‘解读与创意剑川’设计系列综合课题”研讨会,为剑川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扎实做好白族服饰改良设计工作,全面推广白族服饰。积极组织力量,做好剑川古城申报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各项工作。制作完成剑川古城、沙溪古镇木刻楹联335副,将楹联文化打造成全县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