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盈江县六条措施奏响生态和谐音民族团结曲
来源:德宏州民宗局 发布时间: 2021-03-29 10:03:36 【字体:
大 中 小】
德宏州盈江县采取六条措施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增收致富“双赢”的路子。
一是“五用”宣讲,凝聚生态共识。坚持把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始终,组建汉语、民族语“双语”宣讲队,采取“五用”措施,依托讲习所、道德讲堂、微讲堂等平台,领导带头讲、干部示范讲、群众自己讲,开展生态文明进村寨、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集市、进宗教场所等“六进”活动,把理论讲通俗、把案例讲鲜活。广泛开展生态细胞创建、环保志愿活动、中缅生态保护合作行动,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参与度不断提升,主动提供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线索,自发扭送违法猎鸟人,10个乡镇成功创建为“生态文明乡镇”,大保护格局有效形成。二是村规民约,约出自然和谐。盈江县900多个村民小组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把不准乱砍乱伐、偷砍盗伐、偷猎盗猎,不准在河边、沟边、路边、林地内乱倒垃圾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简明通俗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怎么办,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打心里愿意遵守执行。勐弄乡勐弄村把村规民约编成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顺口溜,支那乡香柏村民与天行长臂猿成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典范。良好的自然生态,加上有效的保护,使附近片区栖息有25群84只天行长臂猿,占全球总数的42%,成为全国最大的天行长臂猿栖息地。同时,注重制度和村规同向发力,出台《关于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实施意见》《盈江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生态保护重点,划定“雷区”、拉好“红线”,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是生态修复,修出富民产业。立足盈江独特的区位和气候特点,围绕“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思路,把生态修复与坚果产业发展有效结合,从绿水青山间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用足用活退耕还林、陡坡生态治理等政策,鼓励群众用退出来的山地发展坚果。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发展资金,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发展模式,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年内新植坚果2.5万亩,总面积达22.62万亩,实现农业产值近1亿元,带动农户2万余户9万多人,年人均增收600多元。“白花花的票子兜里揣,坚果扶贫富几代”在各村寨中传唱。同步采取“1+N”产业发展模式,林下种植草果,间套种茶叶、油茶等经济林木,五年来,全县修复生态林地19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73.9%提高到76.06%。
四是建美乡村,共享生态福祉。认真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依托民族特色、地理区位、自然风光等独特优势,不砍树、不填塘、不挪石,不破坏村庄与周边自然环境格局,依山傍水、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建成留住“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247个。因地制宜推广“生态景观+特色村寨”“特有自然资源+特色村寨”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功推出下勐劈、龙门古寨等特色旅游村寨,实践出了一条牛棚变客栈、农民当老板、村民变导游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乡村旅游发展路子越走越宽,更多农户融入“共建、共营、共享”旅游发展新模式,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已达15个,每年给群众带来直接收益2200余万元,生态美景变经济效益,游客群众共享生态福祉。五是以鸟为媒,鼓起群众“腰包”。依托丰富的鸟类资源,采取“政府+协会+合作社”的模式,建设观鸟特色村寨、规范鸟类监测点、规定生态休养期、开展鸟类跨国联合保护,举办“国际观鸟节”,在全县形成“观鸟旅游”大环境。鼓励群众到鸟类监测点当志愿者,从事餐饮、住宿等服务,当“鸟导”、吃“鸟饭”、赚“鸟钱”。太平镇石梯村民小组附近设立40多个鸟类监测点,每年接待观鸟游客2万多人次,村民蜜春华开展了3年观鸟旅游,存款多了21万元,村民户户住上新房子,家家过上好日子。8名草根“鸟导”9次走进央视,“石梯生态经验”成功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典型案例。观鸟旅游产业逐步由点向面拓展,成为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的网红产业。群众在观鸟旅游中尝到“甜头”,游客过饱“观鸟瘾”,探索出了一条以鸟为媒,把青山装入钱袋子的“观鸟旅游”精准扶贫路子,实现了“贫困户”变“鸟导游”“狩猎人”变“护鸟人”“小麻雀”变“金凤凰”的蜕变。六是“三张”名片,见证生态成效。大盈江是大陆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区域,是众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许多重要的物种在中国仅分布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约有三分之一的种类属滇西南特有,或国内特有。为守护好绿水青山,先后申报成立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盈江国家湿地公园三块保护地,面积为100.7万亩,占县域面积的15%,位居全省前列。坚持把大盈江流域生态治理作为“龙头”,“铁拳”整治非法采砂、非法围垦等,建成生态防护廊道64公里,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多部门联合对国内仅栖息于大盈江流域的黄嘴河燕鸥,开展跨区域、跨行业抢救守护行动,种群数量由7只增长到13只,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过去濒临灭绝的花冠皱盔犀鸟成群重现天空翱翔;消失多年的马来熊、云豹、穿山甲、灰腹角雉等珍稀动物影像不断被监测到;德宏葡萄翁、盈江暗罗、铜壁关马兜铃等植物新种不断被发现。大盈江边水清沙白鸟飞回、芦花飞扬江水荡,犀鸟谷里犀鸟群飞,大娘山脚猿声长鸣成为盈江标志性风景,三块保护地成为盈江向外界展示良好生态的三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