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建水紫陶千年底蕴激发产业活力
来源:红河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1-03-30 14:29:28 【字体:
大 中 小】
1953年举行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跻身中国四大名陶之列。但受体制和地域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后多年被“遗忘”在了滇南边地。1998年,建水制陶工坊只有三四家,2002年以前,建水紫陶年产值不足200万元。
为了让建水紫陶重现名陶风采,2005年5月,建水县委、县政府将建水紫陶列为建水两大重点文化产业之一进行打造。在好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建水人拾起传统手艺,开始重塑建水紫陶的辉煌。
2015年9月,建水紫陶街正式开街。这是建水第一条以紫陶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来自天南地北的美食汇集于此,与之相伴的是紫陶文化体验、紫陶产品展销,丰富的文化业态在吸引大批游客的同时,也让建水紫陶得以持续散发蓬勃生机。
2017年9月,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目前,一个由紫陶产业发展集聚核心区、人才培养实训区、产品研发区、物流配套功能区组成的“一核三区”,集创意、生产、展示、市场、体验为一体的国家级文化示范产业园区正逐步成型。
2018年1月8日,建水紫陶营销中心在建水紫陶街成立,面积2000平方米,是红河州最大的紫陶直营店。营销中心通过“互联网+”、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做“市场需要的紫陶商品和文化品”,实现全新、便捷、时尚、智慧的建水和紫陶文化旅游体验。并在线上建立首家“建水紫陶移动互联网博物馆”,通过手机端即可浏览建水紫陶历史、制作工艺、工业遗存和大师作品。
近年来,建水县充分发挥紫陶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建水紫陶成为建水县脱贫增收重要抓手,一批“粮农”“菜农”逐步转变为“陶农”、陶艺家、陶艺师,有效助力建水县群众脱贫增收,昔日文人陶如今变为“致富陶”。2015年至2019年,建水紫陶产业年产值从9亿元增长到34.06亿元。全县工商登记注册的紫陶企业和个体户1631户,从业人员3.61万人。
建水县在建设产业园区“一核三区”主体工程的基础上,将从培育消费市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延展产业链、拓展产品形态、吸引资本、构建产品交易平台、搭建艺术文化支撑体系、拓展创意人才等方面建设培育10大项目,形成“1+3+10”建水紫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具有示范性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把建水打造成国内外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国紫陶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