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个旧市沙甸街道着力推动示范创建与基层社会事务治理、经济转型发展等深度融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新成效。
一是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民族工作同抓,州委主要领导亲自挂钩联系沙甸街道民族工作,主持召开州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沙甸街道工作,督促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州委、州政府将沙甸街道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指导个旧市制定沙甸街道重点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州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1次重点工作协调推进会、每半年向州委、州政府报告相关工作情况,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思想建设同铸,制定沙甸街道干部职工思想教育暨理论学习培训实施方案,2020年至今,州委分管领导及个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下基层开展宣讲活动3场次,州、市两级开展微宣讲15场次,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月末学习培训7次520余人次,征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610本,思想引导方式和深度不断拓展。基层组织同建,完成沙甸街道27个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达标创建,新沙甸社区党总支2020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示范党组织;组建街道党建联盟和4个社区党委,实现基层治理工作网格与党建网格相统一;全面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模式,构建“三级网格”,配置“一长三员”,最大限度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至基层的神经末梢。
二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更加深入持久。沙甸街道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永恒的工作主题,制定《沙甸街道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乡村、进学校”六进活动,实现示范创建工作全覆盖。小康社会同步,完成个旧市鸡街火车客运站建设,推进为民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分院、冲坡哨冶金加工产业区、民族团结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完成淘汰鼓风炉26家33座、选矿企业4家,从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公共服务、生态绿色、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全力推进鸡沙一体化发展,加速打造市域经济社会次中心,各族群众的共建美好家园的智慧和力量更加凝聚。公共服务同质,义务教育成果持续巩固,高考上线率100%;发放低保金1040万余元,发放社会救济费257万余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23%;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5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建设,医保参保人数实现城乡居民医疗有保障、符合参保对象应保尽保,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法治保障同权,严抓安全生产监管,提出整改安全隐患310条,整改率100%;对食品、药品、化妆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检查企业147户,检查经营户540余户次;接收各类法律咨询120余件200余人次,调解纠纷74件,调解成功71件,调解成功率96%,守法尊法用法意识已成为沙甸各族群众的共识。2020年8月,沙甸街道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金川社区川方寨、金鸡寨、沙甸中心小学、大通磷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辐射带动效果不断显现,沙甸逐步成为各族群众旅游文化交流、经贸洽谈的舞台。
三是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精神家园同建,积极推进嵌入式社区发展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促进各民族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沙甸街道共打造云南省美丽村庄1个、州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创建州级、市级文明新风示范社区3个;鱼峰小学成功申报“云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依托社区农家书屋、鱼峰书院、新华书店—“云上乡愁书院”以及16个文化、体育协会,持续开展主题性和常态化的文体活动,沙甸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社会价值共识更加凝聚。社会和谐同创,沙甸、鸡街联合举办第十届中秋联谊座谈会,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谈发展、谈团结,“五个认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继续通过“青年助学基金”,发放无息助学贷款44万余元,资助各族贫困学子73名;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筹集资金78万元,帮助两个彝族居民小组实施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提升,“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