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村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

来源:昆明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1-10-14 09:15:02       【字体:大    中  

  多年来,云南民族村在昆明滇池度假区党工委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立足企业实际情况,发扬特色优势,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民族团结新路径。

  齐头并进,在选优配强上出实招。在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之基中,云南民族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选优配强党委领导班子,以“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基本要求,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

  在激发民族团结进步活力方面,云南民族村积极开展“三培养”,把一线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党员培养成管理层,加强不同村寨、不同部门党员干部互通、互动、互补,人才使用共享、共育、共用。先后和省委党校、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旅游职业学院等院校,采取联合开班办学、校企合作等模式提升干部职工学历,2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获得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努力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队伍。

  近年来,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400余名,民族文化宣讲员2000余名,其中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为促进民族团结注入源头活水。

  多措并举,在创新引领上用实劲。为做亮做特做优做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品牌,云南民族村创新“1684”党建模式,即“紧扣1条主线、构建6大布局、运用8项机制、实现4个目标”。“1条主线”就是“民族团结进步党建示范园”;“6大布局”是“党建引领、宣传导向、文化依托、阵地载体、人才核心、发展动力”;“8项机制”是“村寨共筑、家园共建、人才共育、民族共乐、文化共兴、事业共作、发展共享、廉洁共创”;“4个目标”是“心向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在创新党建活动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万名党员进党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结合企业中心工作,在重大节庆、节假日中,开展“做合格党员”实践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旅游行业整治过程中,开展“优质服务游客‘最后一公里’”实践活动,优化公共服务;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融情共学活动,促进交流交融。

  在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墙、党建书屋、“云岭先锋”“学习强国”等载体,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面向游客、村民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宣传中央、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宣传、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营造民族团结舆论氛围,切实增强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之基。

  多点发力,在阵地建设上下功夫。昆明市委实施“春城党建走廊”工程以来,云南民族村按照度假区党工委部署,结合实际以强党建为抓手着力抓实“民族团结型”党组织创建;建立民族工艺、民族交融、民族文化等特色党支部,组织各民族党员和群众参与“点亮民族村之圆梦三约”、民族特色文化座谈交流、传统民族手工技艺传承、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活动。先后荣获省、市、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在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保障中,云南民族村在阵地建设上侧重于服务各民族党员和各民族群众,建设集宣传、工作、展示、培训、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民族村寨党支部党群服务中心、观光业联合体展示室、党建书屋、党建长廊、村寨各民族党员先锋岗、窗口服务党员先锋岗、各民族党员示范岗等特色阵地,贯穿“党建引领”和“家”的理念,将党建引领融入民族团结,建立各民族之家,各民族村寨的“小家”形成云南民族村民族团结一家亲。

  在营造团结进步良好氛围中,打造共居共享的村寨公共空间,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室、一馆、一栏”,“一室”即纳西村党员活动室,各族党员共同学语言、学政策、学文化,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一馆”即民族村文体馆,免费为党员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提供场地;“一栏”即民族文化宣传栏,图文并茂展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果,选树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例。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