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全面启动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拆违拆临、提升改造、美化亮化等一系列工程在边境村寨里如火如荼地展开,“漫天彩霞遍地诗,乡间花木绽新枝。农家喜谱小康曲,能手欣填发展词。”成了现代农村的真实写照,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你们放心搞建设,我们专心来站岗”则完美诠释了守边人的坚守与承诺。
在抵边执勤哨所执勤巡逻
眼前云雾萦绕,身后崇山峻岭!早晨六点,天还是灰蒙蒙的,在河口县桥头乡老卡村,村子里公鸡打鸣的声音此起彼伏,晨起的雾气笼罩着整个村寨,让原本炎热的夏季也透着丝丝凉意。在村民晏谭明的家里,火热的灶台上锅铲翻动的声音开启了他一天的巡边守边日常。
晏谭明巡边
迷彩服、解放鞋、裤腰上还别着一把镰刀,简单的装备后,晏谭明再次踏上了他无数次往返的边境线。老卡村隶属于河口县桥头乡,与越南罗锅井相连,是河口县的陆路边界之一,山水相连的地域特征让这个村子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艰难。没有路,修!没有桥,搭!没有水,挖!为了守好自己的家园,朴实的村民们使出了他们潜藏的“十八般武艺”。
“现在农村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好了,最近我们村也在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在特殊时期,建设不能落下,我们就安心守好边境,给年轻人安安心心地搞发展,发展好了,以后我们的日子就轻松多了!”站在山顶上,遥望着村子里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晏谭明的眼神里充满了向往和坚定。
2022年5月,老卡村迈开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步伐,原本落后偏僻的村子开启了蜕变之旅。你铲土,我搬砖,施工现场,干劲十足的村民和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村子里充满了活力。与此同时,边境线上,村民们自发组织的巡逻队正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守着他们挚爱的土地,这样的边境村寨是温暖的。
小康生活里有温暖,更少不了健康。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健康是小康的关键指标。在326国道和219国道沿线,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正默默地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安全。
强边固防突击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并重温入党誓词
“您好,请出示一下你的健康码,扫一下行程码,非常时期,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在蔓耗执勤点,来自开远的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娄应超正在认真地检查过往车辆和行人出入证明,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保驾护航。
“大妈,你要去哪儿,没重要的事就不要出门了,需要什么组长会统计配送到小组上。”在南溪镇龙堡村坝吉五队小组执勤点,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韦唐洪化身“守边卫士”,正在劝返一名准备到邻村串门儿的村民,并核查出入货车司机的身份。
南溪镇龙堡村是南溪镇的重点涉边村寨,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村民投工投劳全面加入其中,风风火火的建设场面给村子增加了许多生气,同时,村子里出现的不少陌生面孔,也引起了党总支书记陶发昌的注意。
“最近到村子里面干活的人有点多,有些我们都没有见过,你们要注意,特殊时期,如果发现外籍人员非法入境的,一定要报告,这个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安全着想。不能大意了!”自从村民杨忠林的房屋改造工作开始,这已经是陶发昌第四次到他家来“做客”了。
自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以来,部分村民由于不理解政策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陶发昌就连同南溪镇机关的工作人员三番两次地到村民家中“串门”,和他们聊家长里短,在村子建设的紧张时期,陶发昌还会抽空到村民家帮忙,渐渐地,“你和我”的关系变成了“我们”,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舞台上,他们俨然就是“一家人”。
守边固边、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道路上,这一群可爱的人默默地守在边境一线,全力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为边境村寨的建设保驾护航。
据了解,为全面做好强边固防工作,夯实发展的环境基础,河口县成立了县、乡两级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将193公里边境段化整为零,在25个抵边行政村(社区)设立边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一体化、扁平化、高效化的指挥体系,统筹14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90名县级机关单位干部职工、200名外县市支援民兵进驻边境一线执勤卡点,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3200份,组织抵边村民签订《承诺书》2.6万余份,发放《边境值守人员工作纪律》和《边境一线执勤值守人员应知应会手册》4000余份,经过连续依法打击、治理,全县社会治安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县受理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1.63%,“两抢一盗”案件数同比下降79.46%,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2.81%。全县边境安全稳定局面持续巩固,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注入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