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青石板铺设的道路上,一栋栋整齐划一的黄墙灰瓦小楼掩映在绿树鲜花之中,家家户户门前的庭院生机勃勃,火龙果、葡萄、芒果竞相生长,玫瑰花、海棠花争奇斗艳,将小楼衬托得精致洋气。这里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村委会老寨村小组,虽称为村,但完全没有传统村庄的样子,俨然是城里的别墅小区。
来到老寨村,你不仅会为村庄建设赞叹,还会为它获得的荣誉点赞,它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云南省卫生村”“文山州最美民族村”。现在,这个荣誉满满的村庄正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老寨村正在建设文旅融合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打造具备旅游区接待服务功能的红色旅游村庄。”麻栗坡县天保镇党委副书记毛纾冰告诉记者。
发展红色旅游,老寨村底气十足。
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寨村是一个汉族、壮族聚居村,距离麻栗坡县城25公里,老寨村位于英雄老山4A景区内,坐拥老山神炮军事主题公园、背靠文天二级公路。这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1926年就有共产党员在这里宣传马列主义革命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1948年解放前夕有中共桂滇边工委的武工队员在村内活动,英雄的老山神炮连,更为老寨的红色历史增添了不少亮色。
“家里美了,回来就像度假!”
发展乡村旅游,村庄建设是基础。虽然有了旅游资源优势,但过去的老寨村十分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全村24户96人,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以前是土瓦房,房子也是东一处西一处,因为太贫穷,我家也出去打工。现在家家都有水泥房子,房子规划得整整齐齐,门口有小庭院,回家来就像度假一样,不想出去了。”村民张武荣说。
张武荣说的变化,从2015年开始。当时,云南省将老寨村列为“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省级试点村,项目规划紧扣“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借助建设契机,麻栗坡对村庄建设进行高起点规划,注重融入红色元素和农家“微田园风光”进行建设,让村容村貌彻底转变。
老寨村旧貌换新颜,吸引了多家农业公司前来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百香果、芒果、火龙果、番石榴等特色水果,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村集体与群众增收,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00元。
张武荣就是在村庄建设后回到了老寨村,他家的二层小楼宽敞明亮,庭院的花草都是他自己布置的,外围种花种树进行美化,内侧栽种了火龙果和葡萄,树下种上了小菜。“村子建设好了我就在麻栗坡打工,没有去远处,家里的45亩地租给合作社种水果,自己还种了6亩多地,庭院里面的水果也可以摘出去卖,收入还是可以。”
由于村庄建设美,背靠旅游景点,不少游客都被老寨村的红色文化和美丽的村容村貌吸引,前来游玩,一些村民看到了发展机会,在家里开起了民宿。孔广琼是老寨村最早发展民宿的村民之一,2018年她就把自家房屋二楼的6个房间布置起来。“从开民宿到现在赚了十多万,景区就在旁边,来的人比较多。生活越来越好了,在家里就可以挣到钱。”
文旅融合老寨村迎来新发展
为大力促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打造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边境小康村。
老寨村迎来了新机遇。作为麻栗坡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重点村之一,老寨村进行规划建设,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村内红色文化、军旅文化资源,与麻栗坡县农旅集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景区带村”的模式,融入英雄老山4A级景区核心区,打造文旅融合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实施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完善旅游区功能,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游、军事主题游为主的旅游产业,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基地。
利用“互联网+民宿”“合作社+农户”,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民宿采用“企业+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进行,租用4栋村民的房屋建设民宿45间,租期10年,4户群众一次性获得租金67万元,建设完成后,参与服务管理的村民还可以获得劳务报酬。“民宿正在建设中,我们还将组织本村劳动力建立旅游服务团队,实行合作社与群众利益分配机制,不断提升群众服务积极性,拓展群众增收渠道。”麻栗坡县天保镇党委副书记毛纾冰说。
红色旅游村庄的建设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老寨村的基础设施,也激发了村民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回到老寨村的张武荣留在家乡发展的信心更足了,他将房屋背后的空地进行了布置,准备开一间农家乐。“我家这个位置在两家民宿之间,位置比较好,游客来了以后会经过我家,可以来吃饭,在我的院子里面摘菜摘果子。上面可以摆五张桌子,做饭在下面。”在已经初步成形的农家乐前,张武荣讲起他的规划,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如今,老寨村正焕发新的活力,到2023年,将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的“一村一品”,这颗镶嵌在边境上的明珠,将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