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信牛油果。朱熙 摄
9月的秋风吹过普洱市孟连县芒信镇的牛油果种植基地,连片的种植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光芒,放眼望去,每棵果树都结出硕大的果子,一串连着一串,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在这里,一颗颗绿油油的牛油果不仅是当地老百姓的“致富果”,更是孟连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丰硕成果。
在孟连县,重峦叠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气候海拔和土壤特点,使这里成为国内最适宜种植牛油果的地区,这里也获得了“牛油果之乡”的美名。曾经被定义为只能依赖进口的“洋水果”,现如今成了中国人自种自产自销的即食水果,打破了牛油果“进口神话”。
如何走出一条牛油果产业带动老百姓增收发展的路径?“我们按照‘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助力当地百姓获得三种收入: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入股分红。”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家柱告诉记者。通过企业长期租赁农户土地的方式实现土地流转,既能解决土地闲置问题,又能拓宽农户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4月1日,这一天对于孟连县芒信大寨的农户来说,是充满收获的一天,他们收获的是自家的土地流转资金。普洱绿银公司向土地流转户支付总额260万元的土地流转金,涉及群众125户,领取最高的达到7.8万元。除了土地流转收入,群众还可以到牛油果基地务工,每天可获得80元至150元的收入。与此同时,为解决牛油果发展资金匮乏、技术支撑不足和产品销售难等产业发展瓶颈,孟连县按照“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户入股分红,最终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整个孟连县已种植牛油果7.04万亩,投产面积达1.5万亩,鲜果产量预计突破9000吨,可替代6%的进口份额,总产值近3亿元。这里,已成为中国种植规模最大的牛油果基地。
采访现场。朱熙 摄
产业的发展只是孟连县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一角,为了强边固防守护国土,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孟连全县的党政军警民齐心协力驻守边疆、共建家园。“曾经的孟连,老百姓对于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重视度和知晓率并不高,大家没有聚焦到这件事情上来。”这是省民族宗教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李浩初到孟连时的体会,他是去年省委选派孟连强边固防突击队的一员,同时也是省民族宗教委派驻孟连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一线督导员。“我们只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挨家挨户地讲解沟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这件事情,告诉他们家家户户水电路通了,垃圾、污水问题解决了,大家的居住环境才能变美;每个人都需要行动起来共建自己美丽幸福的家园。”通过各方沟通、上下协调,孟连全县形成一致合力,各级干部日夜坚守不归家、村民主动驻守卡点、老百姓自发改造家园,大家深知只有边防稳固了才能安居乐业……在这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以人民为中心,而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力量也同样来源于人民。
孟连县的小朋友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一起。朱熙 摄
“孟连做到了充分发动老百姓积极参与到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来,百姓从最初的不关心到关心再到齐心,大家纷纷投工投劳甚至自筹钱款,真正做到了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而孟连也践行着让广大老百姓在参与中更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孟连县委统战部部长罗文华告诉记者。
据了解,孟连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拟建设的473个项目中,已经开工350个,开工率达74%;已完工217个项目,完工率达45.88%;初步建成自然村32个,建成率18.18%。这一系列的数字背后,体现的是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的孟连速度和孟连力量。
民族歌舞。朱熙 摄
如今,家家门前红旗招展、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里村外绿树红花、庭院风情乡愁浓郁、民族团结载歌载舞。“通过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到2024年完成时,就像孟连在傣语名字里的寓意——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一样,孟连县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李浩对孟连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