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水:“七彩五色” 绘就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幸福美丽新画卷

来源:怒江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       2022-12-14 11:24:54       【字体: 大    中  

罗金合 摄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着力点,紧紧围绕6个方面19项指标,强化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组织建立“红彩”政策理论、“橙彩”文艺服务、“绿彩”体育健身、“蓝彩”健康指导、“青彩”教育引导、“黄彩”环境整治及“紫彩”巾帼服务等“七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统一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让党建更强、产业更兴、环境更美,绘就“五色”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美丽画卷。

“党建强”固本色,引导群众崇德向善

紧紧牵住基层党建“牛鼻子”,发挥“群雁高飞头雁领”作用,积蓄乡村振兴组织力量。利用村级换届契机,深化“缩面提标”改革,建强“领头雁”队伍,按照能力、年龄、学历,将年轻、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选拔到村“两委”岗位上,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村级班子年龄结构更优、学历层次更高、能力水平更强、“三农”经验更丰富,激活了发展“引擎”。

培育一批“土专家”,强化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农业服务队伍,结合村情实际,区分种植、养殖、林业、旅游等业态类别,选取种养合作社、旅游合作社、民宿等一批初具规模、有技术骨干的产学研基地作为乡土“人才”培训点,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提升综合能力。

网上带货直播

一年来,培育出1名农技“土专家”、8名电商人才、1名新型职业农民、1名农民大学生、1名“乡村工匠”,涌现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成功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强村富民落到实处。

“产业兴”提成色,增强群众幸福感

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农户+基地”的模式指导成立合作社。全面夯实“村企联建、村社共建”,成立一批劳务公司。激活“产业党小组+党员示范户+普通农户”的产业党建模式,组织开展生产互助,把党的工作渗透到产业发展“建、育、管、销”全链条。整合省、州、市乡村扶持、驻村后盾单位帮扶、社会企业援建、新乡贤助力等各种资源力量,做好原有扶贫项目管护、现有资源利用、新产业开发,促成“一网多点、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

大练地街道粒述咖啡智慧农业展示区

以绿色化、规模化、品质化为目标,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建设。通过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植、林下养殖,建成130亩沃柑示范产业基地。牢牢把握旅居发展趋势,紧跟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步伐,以休闲、民宿、项目为龙头、传统民族文化为纽带,推动文旅大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已建成1座休闲咖啡庄园、2个工艺作坊、5家精品特色民宿。

“环境美”亮底色,渲染宜居氛围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打造“绿色农业示范点、洁净秀美文明村”为战略目标,抓好生态保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绿化通村公路,安装太阳能路灯,绿化房前屋后,聘用保洁员905名、护林员379名,按照“日巡逻、日清理、日清零”要求,实现保洁、生活垃圾清理、巡山护林常态化,发动党员带头,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300余份,完成户厕改造353座,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树新风”绘彩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囊括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整合现有阵地资源,构建服务群众大平台。农家书屋不定期开展“共读一本好书”“周末读书会”等活动。

 

建好儿童之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大学生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周末服务坊”,通过阅读课、手工DIY、绘画、体育、音乐等活动,让每位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齐聚新时代文明实践舞台。建立11支文艺队,让105位文艺工作骨干每天都组织群众聚集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齐跳广场舞、共唱感恩歌,基本形成“每天有活动、每周有展示、每月有比赛、年底有决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表演机制。

 

搭建新思想大讲堂。发挥宣传宣讲主阵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每月邀请专家团队进行新政策宣讲,邀请村组干部和群众现身说法,讲讲村里、家里的新发展、新变化,遇到的新问题,并作现场解答。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