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蒙自市“建设者之家”创新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来源:城市处、红河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2-07-28 23:10:00       【字体:大    中  

红河州蒙自市依托“蒙自建设者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各族群众提高技能、增加收入、落实保障,为各族群众搭建就业平台、提供服务便利、保障合法权益,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创新推动各民族互嵌式融入发展。

把好思想引领“方向盘”。以党建引领构建多元治理共同体,通过“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实现服务与治理共赢,党建与民生共利的有效结合。一是积极构建党建联盟。“蒙自建设者之家”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了以市人社局、团市委、市总工会、观澜街道青云社区“大党委”等部门参与的党建联盟,形成群众吹哨、党员报到的工作模式。新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堵心事、糟心事、烦心事。建成“流动党员之家”,由青云社区党总支牵头,做好流动党员“联络站”“服务站”“管理站”工作,共登记11名流动党员,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开展组织活动,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利用微信公众号、LED电子屏幕等载体,依托党建大联盟成员单位,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民族工作政策等宣传宣讲教育,在候工区墙壁、走廊制作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结合技能培训同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依托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文艺演出、技艺大比拼等活动,让各族流动人口在找工作、学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四个与共”,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传递温暖显真情。“蒙自建设者之家”整合团市委、市卫健局、青云社区实践站等资源,以关爱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为目标,开设“小候鸟课堂”志愿服务项目。联合市卫健局开设疫苗接种绿色通道,直接派驻医生在建设者之家为各族流动人口开展疫苗接种,累计接种240人。

激活就业服务“指南针”。依托“蒙自建设者之家”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纳米”,让各族群众都能安其职、乐其业、劳有得。一是共享就业信息服务。整合“蒙自人社”微信公众号、“蒙自建设者之家”招聘微信小程序和基层政务公告栏、LED电子屏幕等线上线下信息渠道,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适时发布企业用工岗位信息、招聘信息,为务工人员和用工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累计登记用工企业及个体户3241家,发布外卖服务、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就业岗位信息5.5万余个。二是协调就业培训服务。秉持让“劳动者技能在手、就业无所忧”的原则,结合“技能蒙自”建设,引导13家培训机构把培训学校“搬”入“蒙自建设者之家”,开展烘焙加工、餐饮厨艺、家政服务、机械加工等技能培训,疫情期间,开设“网上课堂”,让广大务工人员疫情期间“不误学”,自“蒙自建设者之家”建成以来,累计开展培训138期5190余人次。三是开展招聘就业送达服务。“蒙自建设者之家”组织辖区中小微企业开展现场招聘活动53次,参与企业437家次,提供就业岗位4.9万个,新增就业3.9万人;引导入驻8家劳务公司,累计转移就业248批次12.27万人。创新组织化输出模式,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输出劳动力3万余人,实现务工者“出家门就能上车门,下车门就能进厂门”。对1089名务工人员进行回访,就业成功率89%,对“蒙自建设者之家”的满意度达100%。

增加城市融入“定心丸”。通过不断提高服务各民族流动人口能力,为各族群众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提升语言服务保障。积极推行“双语”服务,设置一个双语接待室、一批双语服务岗,组建一支双语服务队,全面开展“双语接待”“双语受理”“双语咨询”服务,接待服务不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群众20余人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000余人次,有效解决沟通难问题,不断促进各民族融入城市。二是拓展便民服务保障。为各族群众免费提供手机充电、饮用热水、微波炉使用等暖心便民服务,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9次,为群众办实事65件,组织周末志愿者、流动人口志愿者55批408人次参加“三无小区”环境提升改造活动、“小候鸟课堂”服务,有效拓展“蒙自建设者之家”服务范围,调动“城市新主人”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三是筑牢疫情防控保障。组建“党员战斗队”和“党团员志愿服务队”,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即将返岗复工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10期,印发《蒙自市外出务工温馨提示手册》2万余份,发放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做好运输车辆协调调度、健康体检、体温监测等疫情防控服务,引导各族流动人口做好科学防护,确保有效防疫、安全返岗。四是强化合法权益保障。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语言文字、户籍住房、创业就业、宣传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法治服务”七大保障平台,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好各族群众在蒙自的医疗教育、住房安居、就业培训、权益保障问题,借力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点、社区“警社110”“蒙城义警”联防联巡联治队伍、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有力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