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七化”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来源:昆明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12-09 19:15:59       【字体:大    中  

昆明市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在全面化、融合化、基础化、人文化、形象化、特色化、持续化上下功夫,将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向纵深推进,教育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一是学科融入全面化。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发动各地充分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史实,富民县编印《“四个共同”史话(上、下册)》、五华区创作《我的同学是聂耳》、盘龙区编写《盘龙“四个与共史话”》,将其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内容,有形有感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二是日常生活融合化。推进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发动文联、作协、民间艺人创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歌曲、舞蹈、剪纸、绘画等作品,推动民歌、民间舞蹈、民族工艺、民族传统体育等进课堂,以文化传承教育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实施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石榴红夏令营”“博采兼收 美美与共”主题交流活动10余次,促进各族学生共学共进。

三是专题教育人文化。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12个课时以上。富民、呈贡等县(区)学校全面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专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童心向党”文艺汇演、“我心中的中华民族”主题书画展、中华经典诵读、“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活动,增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自信。

四是语言文字规范化。举办汉字、成语听写大赛,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规范书写好习惯。全市创建393所国家级、省级、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777所学校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建设。

五是社会实践特色化。组织中小学生参观聂耳墓、南洋华侨机工纪念碑、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遗址等爱国教育基地,开展农耕生活体验、重走红军长征路、争当金牌宣讲员等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强化国家观念,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五个认同”。

六是校园文化形象化。在校园、教室、活动场、图书馆等场所,设置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的古诗词、文创作品、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标识,增强师生的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七是示范创建持续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活动,建成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190所,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4所。分批组织学校间互观互学、结对联创,形成百校示范、千校晋位、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