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来源:云南网       2022-09-02 12:02:00       【字体: 大    中  

9月1日,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典型引路经验交流现场会议在西双版纳顺利召开。

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州委统战部部长王嘉玲出席会议并作经验交流分享。

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以来,西双版纳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为典型引路、全域打造“四型示范村”,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上持续用力,千里边疆已呈现出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风貌。供图 

着力打造强边固防示范村,筑牢边境安全线

“边境”是西双版纳最显著的特点,全州国境线长966.3公里,约占全省的1/4,所辖三县(市)均为边境县(市),有13个边境乡(镇)、48个行政村。西双版纳依托国门党校、讲习亭、演艺队等载体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边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严打跨境违法犯罪行为,加大边境管控力度,建立“四级网格+十户联防”等联动联控机制,沿边全覆盖开展“五有五无”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筑起了卡点“堵”、便道“守”、路段“巡”、一线“管”的坚实防线,形成“党政军警民企”合力稳边固边格局。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风貌。供图 

聚力打造产村融合示范村,筑牢富民兴边线

坚持示范引领、连片推进,不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西双版纳着眼“组织化”实施,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产业,在抵边村建成农业示范基地36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60个,形成稳定利益“双绑”机制。坚持“多元化”推进,盘活村组资源资产资金,采取土地出租、发展种养业、股份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沿边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突出“特色化”发展,以“粮、胶、茶、糖、果、游”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勐海成为全省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风貌。供图 

全力打造绿美宜居示范村,筑牢生态屏障线

践行“两山”理念,争当“绿美云南排头兵”。西双版纳积极实施生态思想润泽工程,传承弘扬“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观,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边境村寨落地生根。实施生态保护责任工程,将林长、河(湖)长、路长“三长”责任制落实到村,形成“州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管理责任链条,有力地守护了美丽家园。实施生态美丽家园工程,推行机关帮基层、内地帮边境、强村帮弱村、万企帮万村“四个帮带”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大比武”“洁美人家”等评比活动,在边境绘就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美画卷。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风貌。供图 

倾力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村,筑牢和谐稳定线

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境示范带。围绕“有形”强基础,抓实七条措施,西双版纳目前已创建92个州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围绕“有感”聚共识,因地制宜开展“三项计划”,抓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程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不断增进广大边民“五个认同”。围绕“有效”促和谐,以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机制深入推进“十一进”活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格局,打洛镇打洛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两年来,西双版纳州现代化小康村建设成效初显,目前,“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全民防线已经全面构建,全州跨境违法犯罪侦破案件和查获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5.9%、55.4%,安全屏障更加筑牢。同时,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美丽乡村等25个,评选“最美家庭”、“五好家庭”2.4万个,边境一线山清水秀、美丽宜居。西双版纳州各族群众还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边境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2021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省第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省最小。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风貌。供图 

下一步,西双版纳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持之以恒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提档升级,向省委省政府交出满意新答卷!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