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条半小组一景
冬日时节,走进河口,古老的瑶家风情,独特的边境风光,崛起的乡村产业,远处的村寨笼罩在浓绿之中,一栋栋崭新的民居若隐若现……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边境线上的村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自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河口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目标要求,紧盯6大任务19项指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全力投身到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探索出一条民富村美的边疆幸福路。
幸福之策:融合发展多线作战
走进河口镇八条半小组,穿村而过的百年滇越米轨映入眼帘。村子里,一栋栋颇具民族特色的小洋房依山而建,并排矗立,薄雾环拥中,黄墙红瓦更显亮丽,村道两边规划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小花园和游泳池,俨然一幅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画卷。
“印象中,八条半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如今经过改造,这里变成了有山有水、有花有树的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行走在村子的观光栈道上,游客王正兴发出感叹。
近年来,八条半小组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挖掘中越边境文化和历史民族文化,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回引在外公职人员、乡贤能人为家乡建言献策,规划家乡发展蓝图。如今,集吃、住、玩为一体的“八条半忆光年”已成为河口旅游新地标。
幸福之基:党旗飘扬干群同心
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人是核心要素。河口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党建为引领,根据强边固防、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任务,组建党政军警民一体化大党委、抵边联防所党支部、村民小组理事会等组织,党员带头,发动群众参与,让抵边村党员群众成为幸福村建设主体,使党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我们组建了墙体彩绘小分队,打造瑶族特色水碓、彩绘墙,形成亮点、品牌,打造看得见、摸得着、可学习、能复制的示范样板村,以墙绘为代表的上水槽村民小组现在已成了网红打卡点。”瑶山乡水槽村党总支书记邓辰曦说道。
目前,水槽村已建成集热区水果深加工厂、冷库、铺面为一体的五道河边民互市市场,通过对外出租和自主经营,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以上。2021年,水槽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34元。
河口县着眼于凝聚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多措并举强化群众自觉参与、自主管理意识,不断凝聚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幸福之路:民富边稳宜居宜业
“有新居、有产业、有奔头,现在的生活正一步步走向我们期待的样子。”在南溪镇大南溪村的菠萝蜜种植基地里,村民一边收获着成熟的果实,一边憧憬着未来。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以来,河口县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质效,鼓励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里村外绿树红花、庭院风情乡愁浓郁、民族团结载歌载舞”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一幅幅实景图。
2020年7月,老范寨乡瑶家彩谷米通过“国家一级糙米”检测,2021年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全县首个天然山泉水生产基地——河口县瑶岭山泉水厂顺利投产,带领村民走上“股金+薪金”的双增收之路;2021年1月,莲花滩乡嘎拉西小组沃柑种植基地被认定为红河州打造“绿色食品牌”州级产业基地,2021年9月,莲花滩乡地古白村被认定为省级沃柑“一村一品”村庄……河口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记者 黄传龙 通讯员 梁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