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5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212.805公里,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建成开通5G基站149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3个,认证A级绿色产品7个。
发挥边境区位优势、好山好水资源生态优势,河口县各个边境村庄立足村情,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今年全面启动15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聚焦惠民工程、风貌提升、产业发展,让边寨强起来、美起来、富起来。当前,各项目标任务正扎实有序推进,边境一线处处掀起共建美丽家园的热潮。
河口镇城郊村八条半小组 河口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全民创建争上游
初冬,背靠大围山的南溪镇大南溪村委会被薄雾笼罩。刚走入村口,只见村民们正有说有笑地拌水泥、递砖块、砌花台。顺着沿山环绕的沥青路来到小田二组,村民正互相帮忙修屋顶,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河口县规划先行,量化目标、制订方案,明确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境管控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6个大项,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中华文化符号打造、建设“四小”等19个小项建设任务和内容。
“有党和政府的扶持,大家都很积极,主动投工投劳一同建设现代化新家园。”小田二组村民张国英利用石头、废料在自家门口搭建起观景鱼池,带动其他村民共同扮靓村庄。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在河口县,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加速小康村建设氛围浓郁。
如何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展现各自特色?“上薄竹小组多民族聚居,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为方向;新店小组红色资源丰富,适宜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桃子坪小组生态基础较好,把绿色生态环保作为主导……”驻桥头乡薄竹箐村蹲点挂包干部盘晓良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发展思路,他通过走访调研因地制宜为14个村民小组谋划了不同发展方向,实现村村有景观、处处有亮点。
河口县建立县级领导挂联、部门包保工作机制,将小康村建设落到实处,着眼于打造一批既有特色又能体现标准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变“小村寨”为“大示范”。同时,以边境乡镇为点、以边境村组为线,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联动、联防、联控网格体系。在193公里边境线上实行所长负责制和划段负责制,抵边村寨全民参与,发挥党政军警民合力,铸就强边固防坚强后盾。
擎旗奋进谋发展
从口岸出发,沿着滇越铁路行驶不到半小时便来到河口镇城郊村八条半小组。一幢幢漂亮的法式建筑旁多了许多新设施:沿河延伸的观光栈道、倚河而建的无边游泳池、滇越铁路文化广场、复刻的火车站台……工人们正抢抓工期,进行最后的收尾。
河口镇城郊村八条半小组 刘宇丹 摄
“特色旅游搞起来,我们的村子也越来越有人气,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创业,未来日子会更好。”项目建成开放后,村民董昌花计划在村内经营特色小吃。
兴边富民离不开产业支撑。八条半小组聚焦自身特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打造百年滇越米轨文化为主线,发展边关风情游、红色文化游、民族风情游、养生休闲游等特色旅游产业,采取“景区带村”模式,精心培育文旅融合发展特色业态。眼下,一幅旅游业兴带动百业旺的发展图景正在这个沿边村庄徐徐展开。
“特色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完成后,预计每年户均增收4600元,村集体经济收益可达8万元以上。”城郊村党总支书记林贵东介绍。
与越南隔河相望的南溪镇龙堡村委会坝吉五队,一条1940米长的产业观摩示范道路蜿蜒前行。不久前300亩旱稻在这里喜获丰收,如今,小小的佛手瓜苗正攀爬上架,孕育果实。一排排颜色亮丽、排列整齐的楼房之间,通过清理私搭乱建,一个个小菜园、小果园建设起来,坝吉五队走出一条房前屋后经济之路。
“去年我们开始大规模试种旱稻,由县里农科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效果还不错。将来还打算成立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坝吉五队小组长何达兵说。
河口县运用集体经济强村“十法”,逐村制定“一村一策”方案,因地制宜发展香蕉、柚子、芒果、柠檬、砂仁等林果、药材产业40万亩。持续推进“互联网+互市贸易”,辐射带动沿边群众致富增收。今年1月至8月,完成边民互市交易额12.69亿元,互市交易量25.61万吨。
创造幸福好生活
一走进瑶山乡牛塘村委会礁堡小组,便被一幅民居靓、村子美、安居乐的幸福图景所吸引。湛蓝的天空下是刚刚打造完成的花园步道,路旁的“扎根边疆、心向中央”几个大字引人注目。树下,小朋友们你追我赶,身着瑶族服饰的村民围坐在石桌旁,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
瑶山乡牛塘村全貌 河口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今年70岁的盘正荣正在庭院前筛黄豆,他是礁堡小组变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以前天不亮就要下山干农活,天黑前动身回山,男人背谷子,妇女背小孩。哪有时间坐在这里,每个月还有2500元的退休金可以领。”
从搬出大山到住进洋房,从“一穷二白”到丰衣足食,曾经偏远闭塞的乡村焕然一新。如今,村里正在修补完善排污设施,打造一批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村容村貌又有了新变化。
牛塘村建设柠檬种植示范基地 河口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庄变美,生活更好,村民的素质也随之提升。瑶山乡在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召集乡贤能人、知识青年组建墙体彩绘小分队,把主流文化、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墙体彩绘,打造出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的美丽乡村新形象。
“通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村里变了样,大家收家治家的动力更足了,只有整洁的庭院环境才配得上村里的好环境,大家都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瑶山乡上水槽小组村民李秀芬说,现在村民们主动拆除私搭乱建,打扫起房前屋后的卫生。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河口县巩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果,深入实施一批拆棚治乱、污水治理、风貌打造、庭院改造、公厕改造、路灯亮化等项目,共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景观项目2974个,拆临拆乱896处,治理房前屋后脏乱差2690处,改造提升乡村颜值,擦亮边境幸福村颜值底色。
云南日报记者 刘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