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5-30 13:05:00       【字体: 大    中  

沧源勐董镇上龙乃村一角。

没有边境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

为大力促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回信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

踏上“十四五”新征程,如何把374个沿边行政村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省委、省政府召开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现场会议,就是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明路径、强调方法,力促全省各级、各部门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在3年后交出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优异答卷,让全省沿边行政村都变成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沧源班洪乡班坝村过上好日子。

提高政治站位 认识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边境地区的发展稳定作出重要指示。今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中指出,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地区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强调,全省上下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重大意义。

——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促进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建设好美丽家园的有力举措。要着力解决制约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让当地群众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将沿边行政村都建设成为具有标杆性、示范性的现代化美丽家园。

——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维护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374个沿边行政村,有少数民族人口76.6万,占总人口的74.8%。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就是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满边境一线,把374个沿边行政村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样板。

——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守护好神圣国土的现实需要。我省有3277公里的边境线在374个沿边行政村范围内,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就是要引导边民牢记“国之大者”,树牢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让每个村就是一道屏障,每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每位边民就是一名哨兵。

——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感召力、展示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如今,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就是要让374个沿边行政村都成为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平台,提升边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他们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奉献边疆的责任感。

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村貌。

指引多元发力 鼓励积极创新

如何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从六个方面着手发力。

——抓紧补齐发展短板。建好用好“一平台三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让脱贫成果巩固实起来;完善边境小康村的路、水、网等建设,把基础设施短板补起来;盘活闲置资源和经营性、公益性资产,通过入股或参股等方式,开展“村村合作、村企合作、村社合作”获取投资收益,使村级集体经济强起来;加强边境村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普惠幼儿园建设,改善村卫生室条件,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公共服务水平提起来;大力开展“两污”治理,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实施乡村绿化,让生态环境美起来。

——培育壮大基础产业。产业是群众增收的关键,是生活幸福的基础。在边境村抓产业,要立足当地种植、养殖等传统产业,走“一村一品”之路,实施科技兴农行动,通过科技、技术、市场来提高附加值,加速把传统农业提升为现代农业,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增加群众收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讲述好民族团结誓词碑、班洪抗英、片马抗英、沧源老支书为国守边等云岭大地上鲜活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同乡村振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努力把沿边行政村全部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同时,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普及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好农村宗教事务。

——构筑边境安全稳定屏障。落实好“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责任,用好物防、建好技防、抓好人防,发挥好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作用。建立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提升边民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现代文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治素养。

——加强边境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建强党支部,选好带头人,育好先锋队。

此外,省委、省政府还鼓励全省各级、各部门,在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努力创新。

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发展石斛产业。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监督考核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全省上下联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督促办法、凝聚一股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才能高质量地推进。

省委、省政府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深入一线带头推动,一年接着一年干,连续三年干出成效。要建立“省级协调推动、州(市)统筹谋划、县(市)主体责任、乡(镇)村主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建立省民族宗教委、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三牵头”工作机制和省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省委、省政府要求,要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让小康村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可考评。要强化资金保障,确保资金投入到位、投向到位、管理到位。要强化群众参与,推动共建共享、群防群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强化检查考核,通过建立专项督查机制、考评激励机制和验收机制,来推动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

成绩回望

全省30个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成效良好

去年5月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我省25个边境县(市)抵边行政村(社区)中选择了30个自然村,根据“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示范”的要求,按照产业支撑、文旅融合、生态宜居、边贸助推、睦邻友好5种类型,开展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

通过一年多努力,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这30个边境小康示范村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增收产业逐步形成、村庄环境越来越好、群众收入大幅提高、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基层党建扎实推进,已成为宜居宜业的典范、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守土固边的堡垒、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为沿边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为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数读成绩

30个边境小康示范村基本实现通宽3.5米以上的硬化路,并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4G网络和有线宽带全覆盖

30个边境小康示范村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7.93%,达到13153元

30个边境小康示范村中,有29个村建设了排污管网,28个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20个村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美化、绿化、亮化大幅提升

经验做法

省民族宗教委:

在30个不同类型的示范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的基础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全面启动。省民族宗教委将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边境州市县进一步完善“一村一方案”调研指导,加强对边境州市县工作推进、资金落实、项目实施等情况的督促落实,争取国家层面对我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在政策上、项目上和资金上给予大力倾斜支持。下一步,将持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努力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等,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省财政厅:

省财政厅始终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会同省民族宗教委等部门研究资金保障方案、项目资金落实机制,定期调度协调,以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经商省级14个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并报请省政府同意后,联合印发了《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资金统筹保障方案》。为确保资金需求,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顺利有序,省财政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各州(市)、县(市)加强项目库建设,做实做细建设规划,统筹整合多渠道资金,确保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资金需求,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和指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建设质量。

省乡村振兴局:

我省25个边境县(市)一直是扶贫和脱贫攻坚重点区域,也是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聚居区。2016年以来,省乡村振兴局投入大量扶贫专项资金,各行业部门倾斜支持,建设易地搬迁抵边安置点56个,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16.56万户,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的比例达到100%,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得到基本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2116元,21个县脱贫摘帽,139.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476个贫困村出列。下一步,省乡村振兴局将在思想上统一、在工作上协同、在资金上倾斜、在项目库建设上强化、在监测帮扶上加强,聚焦25个边境县(市)374个抵边行政村,全面支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临沧市:

2019年5月以来,临沧市整合186个沿边小康村建设项目资金,抓实道路、村庄、组织三套系统,打造国门村、边民互市村、特色产业村、边境旅游村等五种形态的村庄,推进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兴边富民五大工程,沿边小康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573公里的沿边公路全部串联成线,513公里村组道路全部硬化,249个自然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实现全覆盖。目前,临沧市正抓紧编制方案,全市4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计划建设项目1043个,总投资14.88亿元,努力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上再创佳绩、再谱新篇。

沧源佤族自治县:

沧源县围绕六个现代化目标,加快实施512个项目,投资16亿元,率先把23个边境村建设成为现代化小康村;全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把崖画谷片区建设成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全力推进农民职业化,一个自然村至少培养1名致富带头人;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成果。沧源县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体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创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麻栗坡县:

全县科学编制建设规划,项目规划总投资7.8亿元,覆盖8个沿边乡镇、23个抵边行政村(社区)、419个村(居)民小组。近年来,全县建强基础设施兴边,完成了偏马生态宜居型边境小康示范村和石笋边贸助推型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道路、水利、人居环境等项目35个;培育壮大产业富边,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商贸物流业、红色旅游业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抓党建促强边固防稳边,认真落实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下一步,麻栗坡县将全力抓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把边境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安宁的边疆美丽长廊。

亮点观摩

临沧边境小康示范村发展喜人

沧源县糯良乡班鸽村发展特色旅游。

初冬时节,走进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一座座边境小康示范村,整洁的村庄环境、宜居的特色民居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折射出当地促进乡村振兴、扎实开展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显著成效。

村庄建设,规划先行。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立足实际、群众自愿”的工作思路,由县级领导挂包并统筹规划、选址和施工,一体推进规划建设、功能配套、服务保障等工作,提升群众搬迁入住质量。

兴边富民离不开产业支撑。泽安新村统筹特色农业、转移就业、乡村旅游、乡村电商,用活产业发展政策,发展特色产业,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85元。沧源县糯良乡班鸽自然村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85户农户组建起来成立了考班格合作社,土地集中流转,组织群众到公司就业,以“峡谷风光胜画卷、田园美景似仙境”为目标,积极打造万亩连片烟稻、油菜轮作田园风光。

发展乡村旅游,村庄环境是基础。沧源县班洪乡班坝自然村实施“微景观、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建设行动,开展“七改三清”行动,擦亮村庄形象,成功创建班洪“葫芦王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运营6个月实现旅游总收入467万元。

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为云南强边固防提供了有力支撑。沧源县勐董镇上龙乃自然村建成边境小康示范村,全村人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更加坚定不移跟党走。开展边境疫情防控以来,群众自发组建护村护寨队伍,积极参加执勤巡逻,10913人次主动义务参与边境立体化防控设施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