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云南省各地奋勇争先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来源:民族时报       2022-11-15 09:45:34       【字体: 大    中  

11月12日,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召开了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总结沧源现场启动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迈进。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成为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的实际行动。一年来,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各地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奋勇争先。

现场推进会上,部分边境州(市)和边境县作了工作交流,本文选编了他们的经验与做法,提供给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促进提高。

 

怒江州:多措并举抓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怒江州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450公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涉及沿边3个县(市)、18个乡镇(街道)、79个行政村。怒江州始终聚焦“六个结合”,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独龙江乡草果丰收 陶红 摄

近年来,怒江州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怒江发展的“第一件大事”和“一把手”工程,作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底线任务和基础工程,编制完成并推动落实 3 个边境县(市)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创新开展“包保、监测、暗访、调度”四项制度,规划实施边境村项目283个、投入资金2.65亿元,持续补齐发展短板,今年前三季度,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6%,增速全省排名第二。

始终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示范工作,紧扣乡村“五大振兴”目标,统筹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等重点任务。投入资金推进水、电、路、网以及文化服务、社区治理等基础建设,年内通水、通路、通电、通5G网络目标可以全面实现。深入推进产业富民工作,稳步推进“10大乡愁保护地”和“10大特色庄园”规划建设,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将沿边乡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启动第4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行动,实施79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规划实施项目131个、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街道、公园等100余个,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成为怒江最绚丽的风景。

全面落实强边固防政治责任,边境乡镇(街道)、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边境地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形成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防群治良好态势,各族群众的国家、国土、国防、国门意识不断增强,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努力打造四季有相、景随路移的美丽新怒江,让美丽自然环境催生美丽经济,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深入推进“怒江花谷”生态建设和“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行动,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增收致富。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边疆治理,扎实推进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怒江段建设,推动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五项工程”落实落地。制定出台《中共怒江州委关于全面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决定》,深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各族人民感恩意识不断增强,发自内心地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

保山市:全力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迈进

保山市国境线长170公里,有腾冲市、龙陵县2个边境县(市)、4个边境乡(镇)11个沿边村(社区)。保山市高度重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保山模式”,为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迈进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保山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持续开展“请党放心、强边有我”“万名党员守边关”等活动,边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得到健全完善,构建起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农村治理新局面。

 

施甸县何元乡辣椒喜获丰收

保山市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提升等建设;依托产业发展,鼓励边民抵边居住、就地创业;全面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织密社会保障网;实施民生保障工程,边境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五个认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保山市按照“一村一业”的思路,坚持产业发展带动共同富裕,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和边贸产业,做大做强高端冷水鱼、肉牛等养殖业,做优做精乌龙茶、草果、咖啡、坚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以集体经济引导、合作社带动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做到了“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产业基地、户有增收项目”,边疆美、边民富、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效初显。

同时,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村级治理评价体系,扎实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边境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突出党建带群建作用,实现产业发展有带头人、环境整治有责任人、守土固边有负责人。

保山市充分发挥猴桥、滇滩、明光、木城等口岸、通道的优势,加强口岸(通道)和通关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边民互市贸易有关政策,推动边境贸易自由化、智能化、便利化,助推沿边地区加快发展,把沿边地区打造成为强边固防、兴边富民的前沿门户,提升边民边境贸易参与度和组织化水平。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绿美宜居示范村建设。深入开展“七改三清”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村庄房屋改造、污水管网、绿化美化、道路硬化等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四微”(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景观)建设,推动村规民约、“红黑榜”、 “门前三包”、卫生日等常态化、制度化,结合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开展最美庭院、最美花园、最美果园、最美菜园、最美村庄、最美公路评比表彰,让每一个边寨成为美丽的风景线。

普洱市:聚焦目标积极作为

普洱市486公里的边境线上,有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4个边境县 44 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普洱市坚持高站位推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三个高点”,顶格推动落实。

 

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广场举行活动

普洱市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县统筹协调、乡(镇)村推进落实”的组织保障体系。紧扣“十四五”规划,围绕6方面19项指标,立足边境村的资源优势、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社会事业等社情村情民情,认真谋划编制全市44个沿边行政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总体规划及“一村一方案”。同时,坚持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边固防、疫情防控、壮大村集体经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工作统筹起来,一体研究、一体推进,目前,共开工建设项目1771个,占计划实施项目总量的84.41%,完工项目996个并超前谋划好2023年项目。

普洱市制定印发《普洱市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建立健全项目推动机制,抽调专人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印发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机制,聚焦任务指标和存在困难问题,强化调度统筹,切实解决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集聚,高质量助推全市4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编制发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应知应会知识问答》,充分用好各方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实现了人民群众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政策知晓率全覆盖;紧紧围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根据不同自然村的发展现状、区位、资源禀赋等基础条件,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优势,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分类、归纳、提炼、高标准谋划示范点,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工作整体提升。

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普洱市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成为普洱的又一重要举措。全力抓牢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水、电、路、网等建设。实现所有边境行政村、村民小组通硬化道路,边境一线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提升。聚焦产业发展,普洱市聚力提升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村村有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通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和乡风文明提升,全面提升各村“颜值”,展现“国门风采”。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就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边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国门党建,着力构建在党组织领导下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全面构建“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防群控格局,切实维护边境安全稳定。

贡山县:“五个坚持”一体推进

怒江州贡山县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边境线长达180公里,有普拉底、茨开、独龙江 3 个沿边乡(镇),分布着13个沿边行政村。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贡山县立足区域实际,以“五个坚持”为抓手,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各类项目充分融合,统筹整合,一体推进13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贡山县丙中洛镇风景

贡山县始终坚持感恩领袖关怀、牢记领袖嘱托,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动铸魂、堡垒、头雁、先锋、稳边“五项工程”落实落地,使“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成为边疆各族群众的真挚情怀,成为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思想动力。

立足实际,贡山县坚持高起点规划,夯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基础,打造“样板型”“示范型”和“达标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找准发展定位,做到多规合一,聚焦资源整合,统筹多方资金,同时,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通过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等方式让群众参与到项目管理和建设中来,促进群众增收。

贡山县始终坚持总结经验与示范推进相结合,以典型引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独龙江乡马库村,先行先试创建了“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三个队两个一”的基层治理工作法。茨开镇丹珠村自2020年以来,投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资金,把丹珠村建设成为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贡山县全面总结马库、丹珠2个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经验,通过典型带动,形成可总结、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贡山经验”。

始终坚持依托绿水青山带来“绿色银行”,全力培育独具贡山特色的绿色产业,全力打造绿美乡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动农文旅融合,使特色产业成为贡山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稳固基础。

始终坚持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强边固防的有力支撑,凝心聚力维护边境稳定。全面筑牢边境安全屏障,全面健全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硕果,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境地区有形、有感、有效。

沧源县:当好“收信人”答卷“小康村”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国境线长150公里,有6个边境乡(镇)、23个边境行政村(社区)、167个自然村。一年来,沧源县始终以“收信人”的奋进姿态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继往开来、再续华章,全力打造佤山边境村寨最美小康村。

 

沧源县葫芦小镇 吴军 摄

沧源县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引领佤山群众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发挥主力、主体、主人作用。采取高位调度推动、包保推动、协调推动等方式,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调度工作机制,形成市、县、乡、村、组五级干部扁平化指挥联动工作格局。把富脑袋和富口袋结合起来,以“现代化农民培训工程”“新时代基层干部人才培训工程”等“六大培训工程”为抓手,围绕“三个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内容,强化对强边固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培训,积极为各族干部群众集体“充电”赋能,切实提升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打赢能力”。

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沧源县立足“点多、面广、资金紧”的实际,以完成省级19项建设指导性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自然村发展情况,把167个自然村划分为达标型村庄、提档型村庄、示范型村庄“三型”村庄模式分类推进,围绕村庄分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量身打造“一村一方案”,聚焦指标体系靶向攻坚发力,全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呈现出“多点开花”“全面出彩”的新局面。

沧源县把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作为“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有力举措,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建设好美丽家园,沧源县持续推进交通网、水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3个边境行政村(社区)电网供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硬化路通达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已达标;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力弘扬传承“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民族团结的接力棒代代相传。把爱国守边作为头等大事,不断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金平县:让幸福有形有感有效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与越南2省5县接壤,边境线长达502公里,居全省第二。

 

金平县金水河镇老刘村委会火炭洞新貌

金平县通过开展“三个幸福”行动,让美丽家园更有靓度。首先是高起点规划“幸福家园”。坚持规划先行,立足边境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聚焦“展示国门形象、打造富边样板、建成稳边示范、筑牢守边屏障”四个定位,科学编制“一村一方案”,坚持典型引路和达标推进相结合,将27个沿边行政村的334个自然村科学分为 30 个重点村和 304 个一般村,按照“全面启动、突出重点、分类实施、整体提升”的思路,重点加强道路、供水、信息化、综合服务、特色民居、特色产业、特色文化、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建设,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提标提速抓推进,年内完成 15 个行政村 191个自然村建设,沿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变成现实图景。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金平县突出建设塑形与注重文化铸魂相结合,在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上下功夫,实行党员干部划片包干、施工队伍压茬推进、边民群众互帮互助的方式,发动党员干部及群众投工投劳12万人次,深入开展“拆危拆临、清理‘三堆’、建设‘三园’、转变不文明生活习惯”等专项行动,将实现201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334个自然村垃圾处理全覆盖,以扮靓乡村“颜值”绘就边境群众的幸福“底色”。

依托“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红河蝴蝶谷”、千年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等亮丽名片,金平县挖掘蝶谷秘境、梯田云海、溪流瀑布、古茶村落、温泉瑶药、滇越边地等多种元素汇聚叠加的生态独特资源,采取“多模式发展+多形式经营”的方式,投入资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绿色经济、庭院经济,让乡村既有“好风景”又有“好钱景”,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目前,6个边境乡镇已有27家企业和67家专业合作社,绑定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农户1.46万户,边境乡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以上。

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金平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牢记守边稳边的职责使命,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民族事务治理更加有效,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牢固。

记者 陶红 龙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