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关:各族群众爱国守疆 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来源: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2023-12-13 09:50:18       【字体: 大    中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立足沿边区域优势,不断扩大边境村地区对外开放,借助当地民族节日众多、村村寨寨有歌声的优势,开展花山节、锦壮红饭节、跳掌节等节庆活动,让各族人民在“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过一个节”的文化活动中增进友谊,形成了“国际花山节”民族节庆文化品牌。在现代化边境幸福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组建“国门宣讲团”“红色宣讲队”,以“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为主题,讲好“感恩课”“爱国课”“国防课”“民族课”,大力宣传“四个同”“四个与共”等理念,为各民族“三交”夯实思想基础。如今“树立马关精神,展示马关魅力,传播马关声音,讲好马关故事,树好马关形象”蔚然成风,出现了一大批像都龙镇茅坪社区、金厂镇罗家坪、小坝子张家湾村一样的红色旅游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成了文山州一道道靓丽的红色风景。

茅坪社区位于都龙镇南部,有3个村小组与越南山水相连,居住着汉、壮、苗、傣、侗、回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抵边村。近年来,茅坪社区积极探索“组织共建、决策共商、全民共治、成果共享”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模式,不断激发各族群众内生动力,组织和带领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不断擦亮边疆各族群众的幸福底色。

茅坪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明昌健谈地向记者讲述着国门的故事、国门守卫人的故事,以及都龙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守土守疆,治理村寨,建设红色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幸福村寨的故事。从他热情讲述的样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家乡、尽职尽责的基层干部。作为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在幸福村建设中他团结带领好支部班子,同时也给各族群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告诉记者,巡逻界桩一次需要两三天时间,但大家都习以为常,把巡逻边境当作自己的事来干,没有怨言。茅坪社区地处国家级陆路都龙口岸,全村100余户临街(路)农户均已实现“家家户户有商铺”,有边境贸易区、建材汽修贸易区、休闲区、百货区、餐饮区、住宿区和小吃区等8个区域,现在每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24920元。同时,依山就势,发展特色产业,成立马关富边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草果、木姜子、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业1200余亩,与药企开展“订单式”合作,推动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金厂镇罗家坪村,从188号界碑到193号界碑,来回20公里的路,从熊光泽的奶奶开始,他们一家三代人已经接力守护了73年,累计巡边16万公里,他们把“守边就是守家,界碑就是传家宝”的精神刻进了血液里,正如2022年熊光泽获得“云岭楷模”时的颁奖词所言:“一条路,六块碑,三代人巡逻了16万公里,一支笔,两个字,三代人书写了73年风霜夜雨。从奶奶到父亲,再到我,我们一家三代都是护边员。”“奶奶没念过书,唯独会写的两个字就是‘中国’。而我,写得最好的两个字就是‘中国’。” 熊光泽一家三代人守边的故事传开以后,越来越多的村民申请加入巡边队伍,守护边疆的力量越来越壮大。在边境一线的村寨,党徽、国旗成为最耀眼的一抹红色。联防所、执勤卡点里戍边精神代代相传,他们用生命汇成了一抹永不变色的中国红。

时至今日,许许多多的戍边战士,肖思远、陈祥榕、杜富国……都是因为有这种长守不悔、敢于牺牲自己的精神,才使祖国的壮美山川得以安宁,人民得以幸福的保证。如今,罗家坪全村的面貌都有了巨大的改善,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从山脚到山顶,家家都是泥色的房屋,房前屋后树成行,别具特色,成为了美丽的红色旅游胜地。

田湾村委会趾男山位于小坝子镇中越边境上,是中国云南省和越南两省的交汇点,截至目前,田湾村已举行团结守边宣誓71次。田湾群众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卫国戍边、义不容辞”的誓言,也让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在祖国边境的少数民族群众中代代相传。

曾经,田湾村基础设施落后,生存条件恶劣。2020年,田湾村委会张家湾村启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示范村建设,家家户户改造卫生厕所、治理农村污水、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基础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2021年3月,张家湾村民自发组织投工投劳,在村口用石头镶嵌了一面有“共产党万岁”几个大字的感恩墙,让子子孙孙永远记住共产党、永远感谢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2022年张家湾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带动全村各族群众自主种植砂仁、草果、八角、香蕉,养猪等,短短的几年,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田湾村从小坝子最贫穷的村变成了富裕村,既富了“钱袋”又富了“脑袋”。

马关县的各族群众深知如今幸福的时光、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无数戍边人用常年的坚守付出,无论守护国门还是建设幸福家乡,他们义不容辞地走在前列。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