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乡村产业兴 发展动力足

来源:临沧日报       2023-02-01 09:13:13       【字体: 大    中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走进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乡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尽收眼底,一批“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美丽宜居村庄建成并引领示范……

勐董镇龙乃村地处中缅边境,村里一条全长12.5公里的产业机耕路正在加快建设。“产业机耕路是龙乃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村民们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项目负责人王晓江介绍。

从产业机耕路到村里不断完善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如今的龙乃村,红顶白墙的民居房、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篮球场、活动室、卫生室等设施配套齐全。

“以前,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出行真不方便。如今,村里的路修好了,村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肖美英高兴地说。

龙乃村的变化只是沧源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沧源县23个边境行政村(社区)167个自然村通畅率达100%;完成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230件,有效灌溉率达48.4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3%;新建5G基站126个,实现县城、各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所在地5G网络全覆盖;建成达标型村庄115个、提档型村庄25个、示范型村庄12个。

乡村旅游是糯良乡贺岭村刚兴起的产业。春节期间,村里的群众也为旅游业忙碌了起来。

“我们不能忘记传统的调子,拉的时候调子要一致、要整齐。”新年伊始,贺岭村里的农耕文化传承人赵国祥正在组织村民加紧排练,从吹拉弹唱、迎宾仪式队列的注意事项到舞蹈的每一个动作,赵国祥都给予悉心指导。

“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把贺岭村的民族民间文化挖掘出来,把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展示给更多游客。”赵国祥说。

贺岭村是沧源佤族“拉木桥”传统仪式的发源地之一和佤族《薅秧歌》的诞生地。近年来,依托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和爱德项目,村“两委”以文旅融合、农旅融合、茶旅融合为发展思路,不断丰富村里的旅游要素,加快道路、民族文化展示、农耕文化体验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搭建平台、村组宣传发动、群众自发参与、市场灵活运作的方式,成功打造了“巴饶克农耕文化体验展演”“‘星空有梦’户外营地体验”等具有农耕文化气息的主题活动,使全村的乡村旅游得到发展。

赵国祥说,村里的旅游业虽然刚起步,但已有旅行社组团而来。去年国庆节期间,村里接待游客3946人次,旅游收入5万多元,这为村民们发展乡村旅游增添了不小的动力。下步,将不断组织村里的文艺爱好者和有食宿条件、有一技之长的农户组建扩大旅游合作社,大家抱团发展,相信贺岭村的乡村旅游一定能红红火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糯良乡政府分管乡村旅游产业的副乡长杨易说,糯良乡将立足于全乡各村的自然资源禀赋,按照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在农旅、茶旅融合上做出创新,加大产业扶持、项目推进、服务培训力度,盘活用好现有的资源资产,打造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以产业振兴来推动乡村振兴。

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力点。目前,班洪乡葫芦王地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门新村景区、永农秋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班鸽民俗村、贺岭村、永和新村、龙乃村……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打造加快推进,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更大动力。

关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