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围绕打好打响红色、绿色、抵边“三张牌”,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呈现出基础全面打牢、产业更加兴旺、环境美丽宜居、生活愈发红火、边疆繁荣稳定、党建引领有力的幸福景象。
提升乡村品质,“新颜值”点亮幸福生活
绿美宜居的村庄,充满生机的农家,欣欣向荣的产业,舒适惬意的生活……如今在班老的集镇里、村组中,这种“诗与远方”的生活已变得触手可及。
“过去街角的空地都是脏乱差,部分区域甚至都快变成垃圾场,一到夏天就有很多蚊虫,改造成回归广场后,既可赏花看景又能运动健身,成了茶余饭后的好去处。”住在班老街道的陈学花每天晚上都要约上朋友去跳广场舞。
“原来的乡村道路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干天缺水、雨天缺电;现在我们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稳定电,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笑容一天比一天多,钱包一天比一天鼓,这两年我们的日子真是大变样了。”村民施桂军激动地说。
两年来,班老乡以“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活抵边红色精品小镇建设载体作用,重点实施了一批以勐弄田园综合体,营盘村、新寨村水厂等为代表的重点项目落地见效。40个沿边村寨全部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户厕普及率、电网供电可靠率、5G网络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均实现全面提质,绿美村寨点面开花,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特别是集镇、上班老村、下班老村一体化打造成效凸显,班老街道跻身全县乃至全市抵边乡镇民族特色和商机潜力的精品街道。
助推产旅融合,“新动能”实现加速释放
“随着我们的‘贡象节’品牌越叫越响,沧源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开馆,下班老回归纪念园基本建成,来班老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让我们有了更多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机会。”正在助农直播的返乡大学生肖芳开心地说。
据了解,班老乡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契机,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补短板,围绕“班老回归”体验游、“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学游、“亚洲象国家公园”探秘游等,加快创建“回归之乡”国家AAA级景区,打造“贡象节”特色节庆品牌;全域旅游“班老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含金量进一步提升,更带来了人气、商机、市场。
一大清早,上班老村村民白莲军就开始忙碌,割胶、喂牛、管护坚果……一直忙到中午才有时间歇口气,下午接着还要到辣椒基地除草施肥。
“通过乡党委、乡政府实施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坚果提质改造项目,实现坚果增产30%以上,加上把生产企业引了进来,实现在家门口‘变现’,我家10亩坚果地,今年收入8.7万元。”白莲军家有种有养,产业多元,实现了持续增收。
班老乡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兴边富民的“主引擎”,构建“1+3+N”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推进以橡胶、坚果、茶叶为主的传统产业“链式”发展,成功引进沧源海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丝路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以特色果蔬、蜂蜜为主的特色产业,擦亮土特产的“班老品牌”;牵牢“牛鼻子”壮大牛产业,加快推进“千头村”建设和“十头户”扩面;班搞勐弄辣椒产业“五金”模式,成为联农带农“沧源经验”,产生综合收益462万元。
壮大集体经济,“厚家底”夯实发展根基
班老乡坚持把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硬指标和兴边富民的“金钥匙”,通过支部引领,深入实施集体经济“251”工程,推行项目建设带动一批、自主经营创收一批、资产收益保障一批、其他渠道补充一批“四个一批”的新路子,实现集体有“活钱”、村民增收入,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
“我们村七成优质连片土地都流转了,换来的是热区特色产业发展,吸引了公司进驻和项目落地,特别是‘五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集体经济、公司收益、农户收入‘三增三赢’,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预计达70万元,比去年收入翻一番。”村党总支书记王强说起村里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班老乡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育好产业发展‘领头雁’上出实招,结合村情实际,在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壮大‘三大经济’等方面下功夫,实施‘破壳工程’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动能。”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李梦玉说。
通讯员 罗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