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政协以“协商在基层”工作为着力点,打造“边寨协商”品牌,积极融入全县“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切实在助推边疆基层治理和高质量跨越发展中展现政协新作为、贡献新力量。
党委统领,打造“边寨协商”品牌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协商工作始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协主席任常务副组长的县“协商在基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专委会挂钩联系乡镇(农场)“协商在基层”工作制度。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31场次,在乡镇(农场)及边境村(社区)设立“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室19个,建立政协基层履职实践和民主培训基地10个,打造示范点4个。先后制作工作专题片5部,典型案例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等媒体深入宣传报道14件次。耿马“边寨”协商经验做法成为临沧政协边寨“小协商”助推边疆“大治理”工作经验的重要支点,在全国政协第139期干部培训班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专题研讨班上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
“两商”融合,助推边疆基层治理
坚持将“协商在基层”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助推边疆乡村治理现代化。比如,针对四排山乡石佛洞村在平安村寨建设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2021年,县政协组织召开“五方共议新治理,携手共建新佤山”协商议事会议,协商出了一套“‘农工商学警’联防联控”平安建设的机制和制度,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协商会后,乡党委政府及时把“农工商学警”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为该乡创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乡镇的重要载体和工作举措,为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借鉴。又如,针对孟定镇大水井村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存在的治理长效机制和制度不完善问题,通过开展“吃水不忘挖井人,‘边寨协商’聚共识”协商议事会议,达成了“提升大水井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强边固防突击队、完善绿美边寨管理制度”的共识。会后,大水井村组建了“迷彩之恋”文艺宣传打歌队,常态化开展“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文艺宣传活动;增设了5个自然村党支部,将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双网”进一步融合互动;建立完善了村规民约、爱边护边、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绿化美化制度,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后执行,通过将村寨公共路段环境卫生划段到户实行“三包”管理,将国家的边民生活补助与边境管理挂钩,有力助推了边境幸福村建设。
云南网通讯员 刘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