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第13个“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腾冲市和顺古镇举办。在和顺小巷举办的保山市非遗文化旅游展中,永昌墩秀、金鸡彩陶、腾冲甲马画、象达面塑等极具特色的非遗项目精彩呈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驻足观看,体验保山市非遗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在腾冲市非遗体验活态展区,展示项目有腾冲皮影戏、腾冲麦芽糖制作工艺、腾冲渔鼓和腾冲甲马画。游客可以体验皮影靠子彩绘、渔鼓表演、手工麦芽糖制作,神(甲)马手工印刷体验。
在隆阳区金鸡乡彩陶制作展示区,云南窑上陶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淑杏手持刻刀,娴熟地在陶器胚体上雕刻牡丹花。她介绍,金鸡土陶早在明洪武年间便享誉滇西,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远销南亚诸国。而今又有一种新型陶器彩陶,在这陶艺传承之地悄然兴起,深受消费者欢迎。
除了彩陶,在隆阳区非遗体验活态展区,展示项目还有永昌墩绣和乌铜走银。游客可以观看永昌墩绣技艺,金鸡彩陶制陶、绘彩,乌铜走银的打磨和雕刻。在静态展区,隆阳区还有国宝永子等非遗产品和保山小粒咖啡文旅产品展销。
在施甸县展区,惟妙惟肖、精美绝伦的面塑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观赏类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食用类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施甸展区展示项目还有布朗山歌、打草鞋、布朗族服饰。游客可以体验布朗族服饰刺绣、钉纽扣现场教学。
在龙陵县非遗体验活态展区,展示项目有象达纸伞、象达面塑、傈僳族服饰。游客可以体验油纸伞绘图、面塑捏制上色。象达姑娘心灵手巧,汉族民间面塑传承人钱庆美,是当地捏米粑粑艺人,民间尊称为“捏粑粑师傅”。以面团为原材料,以动物花草以及人物为题材,用一双手捏成各种塑像。制作好的塑像,生动形象,传神逼真,饱含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给人一种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在昌宁县非遗体验活态展区,展示项目有昌宁苗族服饰传统技艺、彝族唢呐展演、苗族芦笙曲、舞箐鸡摆尾。游客可以体验苗族织布、纺线、刺绣、苗族小调、唢呐乐。现场,热情好客的苗族姑娘身着五彩盛装,唱着昌宁敬茶歌,为游客敬上昌宁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