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溪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四强化、四个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繁荣民族地区经济上彰显新担当,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步伐。
强化机制建设,确保金融发力有“制”度。一是出台支持措施,突出金融政策指引。研究制定玉溪市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举措,印发《强化金融支持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 助推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从政策工具、资源配置、服务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系列措施。2023年一季度末,玉溪市三个民族自治县贷款余额为294.10亿元,同比增长12.16%,高于全市各项贷款4.37个百分点。二是建立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维护民族团结稳定。探索建立民族地区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风险化解处置流程与触发机制,快速启动风险化解措施,全力做好民族地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三是创新合作机制,发挥政策合力。建立全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部门联动协同;不断完善民族地区政银企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重点项目推介会和融资对接会,实现金融供需精准对接。打造玉溪市金融服务专家库制度,综合“融智”服务模式,提升政银企融资对接效率。
强化政策支持,确保金融支持有“准”度。一是突出再贷款精准滴灌,扩大民族地区信贷投放。一季度末,三个民族自治县再贷款余额5.58亿元,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受困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三个民族自治县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463.16万元。二是推动阶段性的政策工具落地民族地区。截至一季度末,民族地区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2笔(1.986亿元),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落地1笔(0.2198亿元)。三是有效落实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承贷银行充分给予民贸民品企业优惠利率贷款支持。
强化服务创新,确保金融服务有“深”度。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动力。引导金融机构聚焦民族地区果、蔬、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新产融模式支持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壮大。梳理峨山油橄榄产业链、元江茉莉花产业链、新平甘蔗产业链。截至一季度末,全市三个民族自治县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2%,高于全市水平2.9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向民族聚居区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放利率优惠、财政贴息的小额信贷,支持脱贫人口增收致富。截至2023年一季度,三个民族自治县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259.29万元,惠及户数1864户。二是支持中小微企业,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环境。在全市稳步推进“1+N”首贷服务模式下,新平县在全市率先成立首贷服务分中心,积极破解聚焦破解企业“首贷难”和银行“获客难”困境。截至2023年一季度,新平培育“首贷户”322户,提供7204万元融资支持。
强化成本下行,金融融资有“利”度。一是持续释放LPR改革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将LPR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环节,进一步完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巩固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成果。二是充分运用央行低成本资金降低贷款利率。近年来,通过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向法人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帮助民族地区市场主体节约融资成本39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