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永胜县涛源镇是丽江市最大的水电移民乡镇,金沙江流经全镇117公里,幅员面积442.4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129个小组、3.8万人,其中移民1.92万人。国家级公益林22.4万亩,省级公益林1.9万亩,全镇森林管护面积40.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2%。
近年来,永胜县涛源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金沙江热区资源优势,依托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契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经济发展高地,协力建设干群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环境和谐、社会和谐、民族和谐的新涛源,全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
光伏泵站提水工程破解了“水在江中流,人在岸上愁”的瓶颈制约。金沙江涛源段面山生态脆弱,围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涛源镇全力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龙开口大型灌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灌渠建成通水,镇域内52座提灌站(含15座光伏提灌站,灌溉面积2万亩)运行正常,覆盖灌溉面积达13万亩,破解河谷坡地人畜饮水、农业灌溉难题,彻底改变“水在江中流,人在岸上愁”“看得见水、用不上水”的现实瓶颈,荒山荒坡变成了绿水青山。
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涛源镇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充分利用世界级水稻超高产自然资源优势,搭上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专列”,组织保和、和谐、金江三个村委会实施大黑箐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开展平整土地、新建改建田间路、生产路、灌溉沟渠、引水管、取水站、水池座等工程,因地制宜实施“旱改水”的发展思路,小改大、坡改梯、薄改厚、脊改肥,提高土地利用率,不仅把水直接引到田里,还修了机耕路,改造后的农田,有路、沟、渠相配套,便于机械化作业,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项目实施至今,建设规模达4500亩,新增耕地662亩、新增水田3722亩,总投资3404.50万元。
绿色产业发展鼓胀了老百姓的钱袋子。涛源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积极探索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实践创新。通过“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大户示范、协会助推、产业发展”的方式共发展种植沃柑、软籽石榴、释迦果等经济林果10万余亩,林果业的发展拓宽了群众致富路,铺就了乡村振兴快车道。依托移民后扶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村集体+经营主体企业”利益联合体,引进了三家“仓储冷链、选果加工厂”和一个“金沙江流域特色农产品现代物流园”,闯出了一条绿色金沙江党建引领“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带动群众“在家门口销售、果园子里就业”的新路子。引进了褚橙集团、太阳谷公司等企业,有力推动涛源镇水果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目前全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92家(省级示范1家),个体种植工商户1228户,市级龙头企业4家。2022年涛源镇沃柑挂果面积7万亩,产量16.3万吨,产值10.1亿元。软籽石榴挂果面积0.8万亩,产量1.42万吨,产值0.74亿元。释迦果投产面积0.31万亩,产量0.44万吨,产值1.4亿元。葡萄挂果面积0.15万亩,产值0.3亿元。全镇13个村集体经济均达8万元以上,其中安坪、金江两个村集体经济达30万元以上。
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涛源镇坚持科技投入促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常态化邀请技术团队、专家学者,因地制宜开展种植技术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现场培训等方式将先进的种植技术传递到群众手中、脑中。近年来,共计组织开展各种技术培训会议100多场。同时,积极争取科技项目支持,在沿江、上六两个村委会3个村民小组实施“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建设项目,引进无人机等一批先进设备,通过机械化运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
涛源镇围绕“长江经济带”和“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目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谋求产业绿色发展,围绕“一条主线、两大战略、三个目标、四个涛源”扎实推进,以“平安和谐涛源”为主线,实施“金沙江绿色经济‘永胜经验’涛源样板、金沙江移民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两大战略,以“守护一江清水、绿化两岸青山、富裕一方群众”为目标,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和谐涛源、富裕涛源、宜居涛源、绿美涛源。各族群众共建绿色经济走廊、共享发展成果,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