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西盟县“党建+”架实民族团结进步桥梁

来源:普洱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3-06-19 19:05:19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高质量发展。

“党建+队伍建设”,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石。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狠抓“三抓手”,不断激扬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抓思想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党(工)委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内容,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拉勐纪念园、民族团结盟誓塔,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抓组织领导。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全县7个乡(镇)、39个县级牵头部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围绕“打造高水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标做好各项创建工作。抓队伍作风。在全县常态化深入开展作风效能革命,把抓好“关键少数”与管住“绝大多数”相结合,严格执行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干部自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日常管理和自身建设。

“党建+品牌打造”,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充分发挥党建品牌效应,坚定不移以“党建+民族团结”模式助推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打造好“三亮一争”党建品牌。围绕“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争先进”打出组合拳,激励党员在乡村振兴、幸福村建设中奋勇争先,带动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乡村。维护好“政务服务”品牌。按照“随叫随到、有事必到、服务周到”的要求,打造“政务服务”品牌,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做到企业群众诉求“一号响应”“接诉即办”,办结满意率达100%。开展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引导退休职工、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回户籍地、工作地、感情地,深入各族群众身边讲技术、讲市场、讲未来,坚持党员带领干、能人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在基层各族群众中选育2020名“西盟工匠”,少数民族占97%,公开表彰作用发挥比较突出的“金牌西盟工匠”17名。创建精品示范村3个、美丽村庄20个。

“党建+示范引领”,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氛围。充分发挥好“政研人”的智库优势,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挂钩联系点,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课题进行专题调研,与乡(镇)、村干部共同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围绕构建“1+3+3+1+X”产业发展体系,推进肉牛等产业增量发展,西盟县被列为全省肉牛产业“一县一业”特色县。做精做细生态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做深做亮文化产业,打造《佤部落》《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文艺节目,累计开展各类民族文艺演出200余场。党建引领共富乡村。探索“123456”的工作思路,突出“面上达标、点上示范、整体提升”,有序推进1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力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建引领守望相助。将抓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一心、乘势而上,高质量推进新一轮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党建+文化传承”,绘制民族团结“同心圆”。坚持把红色文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力量和生动载体,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工作队、业余文艺团队等队伍宣传优势,以本土化艺术形式积极展现新时期党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革命历史。民族文化进校园,“润”童心。为大力传承与发展维的乡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维的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让民族传承之花永远绽放,让民族传统文化续上薪火,常态化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有效培养了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出精品,“强”自信。坚持以宣传党的精神为宗旨,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强化精品意识,提高老百姓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近年来,共完成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文艺演出活动241场13.64万人次。开展“厚植文艺热土·助力乡村振兴”文艺服务活动,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作同创作,共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3场500余人次,完成乡村振兴民族民间实景音舞诗画《四季永俄》创作并汇报演出。民族活动促团结,“亲”上亲。用最具活力、最贴近民众的手段,将民族文化融入群众中,不断拉近各民族间的文化距离、文化认同。每年深入基层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等民族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30场10000余人次,把新时期“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的好声音传播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