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兰坪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中,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通过“四项措施”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高质量续写易地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打造共建共享的平安家园。以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建立“党工委+党总支+社区+小区+片区+楼栋”六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单位+楼栋、干部+搬迁户”的双重帮扶管理模式,党工委领导联系社区、党工委干部包小区、社区干部包片、楼栋长负责楼栋的管理体系,网络化管理、网格化覆盖,政治引领带动、工作融合促动、综合治理联动、组织保障推动搬迁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统筹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社区居民公约,引导各族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社区建设。
二是着力改善民生,打造共居共学的美丽家园。合理规划社区功能,始终坚持搬迁与致富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通过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各族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套、特色产业集中布局,打造嵌入式居住、生活、学习、就医、就业等空间环境,促进各族搬迁群众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是拓宽就业渠道,打造共事共乐的幸福家园。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持续加大“技能兰坪”行动实施力度,通过“校企合作”“以工代训”模式,采取“保姆式”跟踪服务,先后开展建筑产业工人、服装缝纫产业高标工人、高素质农民、高原特色产业园农艺工等技能培训。通过“六个一批”(对外转移输出就业一批、高标培训吸纳一批、产业就业稳定一批、盘活帮扶车间解决一批、统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辖区内企业就业一批),全县登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2.49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3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7.9%,实现转移就业率94.7%,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切实提升了各族群众自我发展和增收致富能力。
四是丰富文化生活,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感恩教育、公共文化、文明创建、法治宣传等“进社区”活动,以中华民族传统节庆为契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感情。成立暖心服务队,为社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提供入户暖心服务,营造了团结友爱、邻里互助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