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澜沧县抓“厕所革命”小工程 办好边境乡村振兴“大事业”

来源:普洱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3-09-21 18:07:08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建管并重”的原则,实行“责任压实有人盯、技术服务有人跟、卫生管护有人查”推进机制,抓实抓细“厕所革命”小工程,办好边境乡村振兴“大事业”,提升边境村村民幸福感。截至2023年8月,全县5个边境幸福村4452户农户完成卫生户厕改造,覆盖率98.93%。

群众作主,变“要我改”为“我要改”。一是院坝恳谈来引导。以村组为单位,党员干部到群众家门口召开院坝恳谈会,把改厕的政策讲透彻、改厕的模式说清楚、改厕的大账小账算明白,尊重农户意愿,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改厕。二是发动群众齐参与。由村组干部分片包干、带头改厕,打造水冲式及卫生旱厕样板间,通过样板示范,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跟着做。持续加大农村改厕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度,让群众积极自觉参与改厕。三是协同推进助提升。把农村改厕与乡风文明提升同部署、同推进,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保意识。

示范带动,以“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一是区域示范,全域推广。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创新推行“首厕过关制”;以“整村推进、分类示范、先建后验、以奖代补”施行“首厕过关制”,对建好并通过群众验收满意的第一个厕所进行全域推广,以“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确保改一个、成一个、带一片。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群众接受、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经济适用”标准,主推三格式化粪池、一体化装配式和沼气改建的三种水冲式卫生户厕和粪尿分集式、双坑交替式、堆肥式三种模式的卫生旱厕,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坚持群众选、群众用;对村寨公厕建设,坚持改建结合、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现已完成村寨公厕改建111间,实现公厕有人用、有人管,更加干净卫生。

严抓质量,“土坯墙”改出“城里范”。一是严把源头材料关。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开展“私人定制”,做到保质量、控成本、优材料。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招标采购厕具,把厕具质量参数及购买价格及时向群众公开公示,推广建造质量过硬、使用方便、经济性好的厕所。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对厕具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质量过关、群众满意。二是严把现场施工关。持续加强对乡镇改厕技术指导员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落实源头管控,严格改厕标准,强化施工监督,确保改厕工作按规划施工,按标准建设。目前,全县户厕改造完工4452座,完工率121.67%,超额完成793座。三是严把监督管理关。从“资料验收、材料验收、工程验收、功能验收”四个方面出发,坚持“改造一批、核实一批、验收一批”“一对一”明确农户对户厕管护的主体责任,“多对一”明确公用厕所共建共用共享责任,充分发挥群众自主参与、自我监督、自我维护作用。

多元投入,“政府奖补”激发“基础改善”。一是用足用活财政资金。建立“以中央和省级奖补为主、村集体补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企业捐助一点”的农村改厕资金筹措机制,严格按照补助标准进行奖补。截至目前,共兑付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357.12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30万元,农户自筹222.36万元,企业捐助15万元。二是群众参与投工投劳。建立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机制,鼓励农户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室内外改厕建设,群众共计参与1.31万人次。三是基础改善有力有效。以边境村“厕所革命”为“切入点”,整合推进边境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提升人居环境,改善边境村形象,打造出一批以阿里村、左都村为代表的生态宜居型村寨,有力带动了边境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