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水富市城市管理“三变”服务民族工作

来源:水富市民宗局       发布时间: 2023-10-13 18:38:26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昭通水富市把民族工作与城市治理有机结合,共同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家园,着力提升城市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营造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良好局面。

变管理为服务做实群众工作。成立城市精细化管理委员会,搭建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考核监督,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采用现场办公、专题调研、督查督办等方式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实行“1+6+X”城市运行管理工作机制(“1”: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6”:住建、城管、公安、交警、生态环境、自然资源6个城市管理部门联合执法;“X”:涉及问题的单位),着力解决创文创卫、民族团结、基层治理等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解决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通过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促进各族群众的政治认同。推行挂联制度,处级领导挂社区,市直部门包片区、小区,2800余名党员干部常态化融入社区“微网格”。建立“逢节必过、逢事必到”的制度,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走访慰问活动和帮扶活动,听心声、话家常、解难事,详细了解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就学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变“群众跑”为“干部进”走实群众路线。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初心理念,做深做实服务,积极探索执法和管理新路径,聚力民族团结发展。一是干部进社区。秉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理念,深入践行“721工作法”(70%服务、20%管理、10%执法),率先开展城管进社区,激活执法管理“神经末梢”,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安装AI智能摄像头、实行每日巡查和“一查一签一责任制”、牵头建立社区居民公约、“相约周末”等举措,打造环境整洁、安全有序、管理规范、和谐宜居的美好幸福小区样板,着力破解无物业小区治理之难。二是干部进商户。以“定人、定岗、定责、定目标、定考核、定奖惩”为基础的考核模式,实现城区管理无盲区、全覆盖的网格化治理机制;网格管理人员通过“地毯式”巡查和“过筛式”整治,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经过调研规划,划行规市引导80余家清真商户入市经营、设定便民疏导点9个(50余个摊位)、建设29套可供290辆电瓶车同时充电公益性智能免费充电系统。三是干部进居民。依托城市运营服务中心对城区全区域实时监管,开通3111111城管热线、微信公众号投诉服务平台,将群众监管、机动巡查和网格化定岗值守方式深度结合,不断强化街面管控力度,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受理咨询、求助、解疑,积极协调各族群众邻里矛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

变“刚性”为“柔性”增进群众感情。执法前端实行AI自动预警核算时间,推行“1小时介入”快处机制,设置25分钟容错机制,预留自我纠正不文明行为时间。执法终端群众到窗口部门接受行政处罚时,实行“首错容错”和“以抄代罚”机制,和谐处置城市问题。通过提高各类事件的办结率和各族群众的执法满意度,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实现城市家园“共建共治共享”,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保障。积极建设数字城管,实现城市管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四位一体”和“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的目标,有力推动民族事务基层治理智能化、现代化。创新推出“智能监管+高空喊话”执法新模式,在主城区城市乱象易发地段安装112个音柱,对城市十乱及不文明行为实时监管,通过“隔空喊话”,以“非接触性执法”方式文明劝导,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截至目前,通过“隔空喊话”劝导不文明行为130余起,通过数字化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