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产业兴环境美边疆稳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来源:文山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3-11-03 17:30:28       【字体:大    中  

文山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结合文山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红与绿、美与富、新与特上作文章,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变成现实,沿边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国家认同感越来越强。

突出红与绿,打造党建强、环境美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近年来,文山州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过程,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四级联创”,五级书记一起抓,州委主要领导带头在每个边境县选一个村一竿子插到底抓推动。全州创新举办“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四级书记同台晒成绩打擂台,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建设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组织振兴是关键。文山州建强基层党组织,制定选出一名好书记、配齐一套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筑牢一个好阵地、落实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氛围的党建强“六好”指导性标准,向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126名,抵边村全覆盖建立党组织,全面消除党员空白村,实现抵边村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同时,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全面实施“红旗飘飘”工程,边境群众家家户户规范悬挂国旗,建好边疆党建长廊,深化国门党建,实施边境之窗建设工程、边疆文化长廊和边疆国门文化建设,精心打造罗家坪大山、云南老山干部学院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培训品牌和党性教育平台。

突出美与富,打造产业兴、生活好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文山州大力推进绿美建设,推进沿边村寨全域绿美。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部按AAA级以上景区标准打造,就地取材,做到化花为品、化树为景、化石为墙,着力打造一批集红色历史、民族文化、山水田园、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边境乡村旅游示范村,实现由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清理整治“五堆十乱”,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6%,卫生厕所入户普及率达90%,农村污水治理率达70%。

文山州扎实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通过“党支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生猪、肉牛、草果、八角、砂仁、魔芋等高原特色农业。麻栗坡县累计发展“一县一业”魔芋产业2.01万亩、柑橘产业2.08万亩,分别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2500元,猛硐乡仅茶产业就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马关县大力发展砂仁、香蕉、草果、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4.8万余亩,户均增收5850元,都龙镇金竹山村委会黄果树村26户群众种植沃柑、青柚610余亩,人均种植业收入达1.2万元。富宁县在75公里的边境线上种植草果、甘蔗、中药材4.7万亩,养殖生猪7万余头、肉牛2万余头,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示范廊带”。

突出新与特,打造基础牢、边疆稳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全面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因地制宜结合产业发展、人文风情、群众意愿,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的一村一方案42个,将沿边村寨建成产业支撑型、观光旅游型、边贸助推型、生态宜居型等不同类型且独具特色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42个边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文山州围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19项指导性指标任务,对标排查718个自然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短板,投入资金13.14亿元,实施项目1020个,718个沿边自然村(组)道路硬化、通动力电、自来水普及率达100%,行政村(社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幼儿园“一村一公办”覆盖率达100%。

文山州建立“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39.4万边民群众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推动全民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奉献边疆,成功创建强边固防示范村14个。全州上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文山州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麻栗坡县、富宁县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马关县创建成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4个边境乡镇、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部创建成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