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寻甸县“五抓手”齐发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昆明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3-11-13 20:04:30       【字体:大    中  

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寻甸县高质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引领区”发展定位,创新工作举措,用好“五个抓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抓“一个核心”,把牢民族团结“定盘星”。一是构建民族工作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二是提升“两个纳入”新高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推动“两个纳入”落细落实。三是开拓民族团结新境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2020年以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培训13次覆盖2.5万人。

二是抓“三项计划”,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一是抓“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编写《民族大团结读本》《爱我寻甸》等5本校本教材,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全县各学校开设“民族大团结”必修课,改编民族舞蹈作为学校的“大课间操”。依托沪滇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将沪滇之间青少年双向交流计划纳入沪滇协作对口帮扶项目,组织县域在校学生27人到上海开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二是抓“各民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在城市建设方面,通过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各族群众互嵌融居,推动各民族在文化、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在乡村振兴方面,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为载体,建设一批互嵌式发展村(社区)。呈现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三是抓“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依托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景区规划,在凤龙湾小镇拓宽红色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途径,推出“民俗之旅”“生态之旅”“红色之旅”三大特色旅游项目,拓展以“红”带“绿”农文旅融合旅游产业链。

三是抓“四项工程”,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一是抓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寻甸民族民俗文化,创作大合唱《丹桂、丹桂》、舞台剧《红日照柯渡》等优秀作品。常态长效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精神文明选树工作。2020年以来,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113个(市级62个)、文明单位77个(省级8个,市级18个)、文明校园37个、文明家庭15个(市级6个),引领社会各行业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二是抓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设。在民族团结进步广场、高速公路出入口、旅游景区等重要点位,建设民族团结视觉形象雕塑5个,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固定宣传标识24个。三是抓“美美与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工程。将“火把节”“花山节”等打造为全民参与的民族节庆活动,大力开展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文化惠民演出、群众文化艺术节、非遗成果展示及传承人技艺展示等活动。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县级活动30场次,覆盖群众25万余人。县非遗(民俗)展厅、倘甸鲁嘎彝族民俗馆全年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以上,成为展现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四是抓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鲁口哨中央红军“4·29”渡江令发布遗址—先锋“六甲之战”纪念园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成“寻甸县民族团结进步与红色基因传承融合展示馆”。

四是抓“四个重点”,结出民族团结“幸福果”。一是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惠民财力不减,全县教育、文化、卫生、住房保障和就业等涉及民生支出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左右,有力兜牢了基本民生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牢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持续加大对“三类”监测对象等特殊群体监测力度,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为契机,2020年以来,争取中央及省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703万元,实施项目52个,助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二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室)7个,实现行政村“儿童之家”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0%、96%以上。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及健康县城创建成果,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三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台《寻甸县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达100%。四是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昆明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以团体总分的成绩连续三届蝉联亚军。积极申办2025年第十三届昆明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五是抓“三个思维”,织密民族团结“基础网”。一是树立法治思维。制定实施《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修订《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二是深化全域创建思维。常态化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各民族交往交流、团结联谊等活动,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创建省级示范单位16家、市级示范单位103家。在全县175个村(社区)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锋”创建活动,通过“党建+民族团结”模式,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三是强化风险底线思维。健全防范和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全面压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做大做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流舆论,积极稳妥处理意识形态问题,守好民族领域意识形态阵地。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