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抓收入建机制强保障”三项举措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来源:普洱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3-11-30 19:10:56       【字体:大    中  

普洱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从“抓收入、建机制、强保障”三方面发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2984元,同比增幅16.92%,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抓收入,确保群众持续增收。充分发挥产业带动增收作用,持续抓好就业帮扶,盘活用好农村资产,增加群众生产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政策性转移收入。一是发展产业促增收。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率先在全省开展扶贫(帮扶)项目及联农带农机制排查清理规范工作,摸清项目33.89万个、资产原值377.5亿元,摸排出经营性问题项目232个,按照“巩固、提升、盘活、另起炉灶”四个一批的要求,10县(区)盘活帮扶产业106个,完善收益分配方案1588个,全市帮扶产业“四个一批”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孟连县牛油果产业“334”利益分配机制得到省委书记王宁的肯定,要求全省推广学习。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脱贫人口生产经营性收入5225元、增幅12.29%、占比40.24%。二是扩大就业促增收。组建工作专班,充分发挥村级劳务合作社、村“两委”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普洱咖啡工”“佤山歌舞者”等全国劳务品牌作用,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全市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8.4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1.4万人的132.82%。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16万个,193个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68万人。澜沧沪滇协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作模式得到了上海市市长龚正和省委书记王宁的肯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6530元、增幅28.5%、占比50.29%。三是盘活资产促增收。通过集中流转、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等方式,盘活土地、林地、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对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扶贫资产交由村集体经济统一管理经营,采取积分制、清单制,评定农户分红,增加财产性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脱贫人口财产性收入人均达150元。四是政策性转移收入促增收。及时足额兑现各项涉农补助补贴,今年以来,全市兑付“一卡通”补贴资金7.32亿元、公益性岗位资金1.72亿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0.54亿元、一次性外出务工交通补助资金0.38亿元,前三季度,全市脱贫人口转移性收入人均1079元。

建机制,确保联农带农见实效。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党建+”联结、“双绑”联结、“三变”联结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联农带农联得实、联得紧、联得长、联得牢。一是建立“党建+”联结机制。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引领组织、示范服务作用,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支部引领、村社合一模式,推动产业富民强村。全市村级党组织共领办110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总收入4051.34万元,34个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5个村(居)委会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二是落实“双绑”联结机制。采取以奖代补、金融支持等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市场主体。全市参与带动脱贫户的新型经营主体总计2047个,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15.29万户55.66万人;参与带动三类监测人员的新型经营主体总计1700个,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和发展意愿的三类监测人员2.31万户7.58万人。如,孟连牛油果“334”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即农户土地占股30%、龙头企业投入资金技术占股30%、合作社投入占股40%),入股农户每年每亩可获得5000元左右收益,农民每人每天可获务工收入80元—150元。三是推广“三变”联结机制。采取订单收购、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引导带动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获得保底收益、股本分红和工资收入,实现脱贫户多途径增收。比如,澜沧县4个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切实做到整合零散资源、激发内生动力,促进群众增收、实现强村富民。景东县文井镇集中流转1.2万亩土地发展蓝莓,组建村级劳务合作社保障基地用工需求,农民仅地租一项每年每亩收入1400元且逐年增加,蓝莓采摘季节日用工高达1万余人,每人每天务工收入150元以上,同时带动了当地闲置房屋租赁、餐饮等服务业发展。

强保障,确保任务落实落细。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继续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四不摘”要求,建立健全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强化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统筹部门抓协同、统筹项目抓建设、统筹人才抓服务、统筹优势资源抓示范”的“四统四抓”“三农”工作机制,组建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指挥部、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系统按月调度,班子成员分片挂钩县(区)督导,合力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强化政策保障。落实“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要求,建立“1+N”政策体系,过渡期以来配套出台了135个政策文件,出台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9条措施。坚持“三法三化”工作方法,项目化分解考核重点指标任务47项91条,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项目化、具体化、清单化。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落实,2023年以来,投入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17.07亿元、上海援助资金3.58亿元;1045家中央和省、市、县(区)级定点帮扶投入和帮助引入各类资金2.68亿元;新增发放小额信贷1.8万户7.59亿元、“富民贷”贷款4406户5.14亿元。全市加强资金整合统筹,集中投入到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区域,以点带面撬动整体发展,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