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施甸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住民族民俗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深挖“节庆、文化、精品”资源,积极探索搭建商旅、文旅、农旅“三旅融合”平台,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族群众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是打造“节庆”消费日搭好“商旅台”。施甸县围绕“以节带旅”,以节庆活动为载体,着力培育壮大地方特色文化节庆品牌,组建旅游服务专班1个,积极指导13个乡镇立足属地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展节庆活动策划,重点打造推出“施甸龙会”、农特产品展销、荷花节、小龙虾节、泼水节、特色美食文化周、端阳花街等“时令节庆”系列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组建龙狮、花灯、古乐洞经等民间文艺队伍52支,培养民间艺人1000余人,志愿服务队139支,吸引意向性洽谈商家2家,在省市县主流媒体宣传推介施甸文旅10期次、覆盖60万人次,全面做好节庆服务保障工作。目前,已举办“施甸龙会”2场次,累计参与活动6万余人次,推动农特产品销售8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1000余人增收,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二是打造“文化”消费地搭好“文旅台”。施甸县坚持“党建引领非遗传承”思路,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由党员传承人带头,依托木老元乡哈寨文化广场、摆榔乡金布朗风情小镇、由旺镇银川古街戏台、豌豆片、土罐茶、面塑、掇花背腰等手工作坊,组织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74人,搭建非遗民间传承点5个,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组建专业队伍负责县域民族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上的团结统一。近三年来,新增非遗项目11项,非遗传承人5人,以民俗节庆活动展演、省级展会为载体,将非遗文化产品推向市场,面对面展示施甸龙狮、抬阁、面塑等非遗传承项目10项,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三是打造“精品”消费点搭好“农旅台”。加强与中烟、上海闵行区等有关部门对接,积极争取资金、全力抓实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旅游基础条件。以乡镇党委书记“赛成绩、比成效”赶超行动为抓手,翻新万兴春润农庄、木老元“草皮街”2个乡村旅游“老字号”,把“老字号”打造成“精品点”。长浪坝村依托万兴春润文旅农庄,种流转茶园115亩、牡丹花地22.3亩,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7万元,带动各族群众增收2万余元,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结合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擦亮仁和镇菠萝社区“丝路驿站”“新字号”。目前,已建成步道2.75公里、亮化路灯100盏、修建水井景观点4个、修缮跨河桥3座、建盖商铺2000平方米、绿化树种植120棵、党员群众自发投工投劳800人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串联施七公路沿线草莓、葡萄、农家乐、农产品等周末“农旅+”观光点20余个,不断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族群众人心相聚、精神相依、守望相助,在交流合作中不断增进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