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4个+”打造民族村镇旅游提升新路径

来源:文山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3-12-20 18:16:05       【字体:大    中  

文山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坚持“管脑子”与“管肚子”两手抓,立足民族村寨的发展和保护利用,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位、带动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统筹谋划+部门协同”,把联动格局“建起来”。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协作的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作机制,按照“州级协调、县抓落实、乡镇实施”原则,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格局。结合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绿美文山建设、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等工作,紧扣人居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六项目标要求,今年实施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项目25个,每个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目前,25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完工率100%,提升旅游设施249件。

“文化传承+民俗节庆”,将特色品牌“打出来”。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打造丘北仙人洞、文山德厚洒戛竜村、西畴东升达嘎村、广南县坝美,以文带旅,激活乡村旅游市场。注重本土文化人才培养,及时发现、挖掘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文化传承人、非遗传承人,形成老中青相互传帮带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人才队伍格局。同时,积极培育文化体验、乡村旅游、演艺摄影、文物博览等特色旅游产品,把“女子太阳山祭祀”、世界稻作文化旅游节、文山“三七节”、苗族“花山节”和中国·普者黑花脸节等精品节庆活动打造成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旅游节庆品牌。今年以来,文山州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接待游客129.7万人,旅游业收入达1.28亿元。

“旅游发展+产业培育”,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加快融入周边地区旅游环线建设,推动与大滇西旅游环线互补共建,推进新藏滇桂边境旅游带文山段打造,推动文旅、农旅、康旅、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一村一品”,创新“党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成为集生产、销售、观光、餐饮、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特色点,实现“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华丽蝶变。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让群众腰间的“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过起来。目前,全州累计投入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资金5.58亿元,发展住宿业103家,餐饮业144家,旅游从业人员达596人。

“人居环境+民族团结”,使群众生活“美起来”。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规民约,推动形成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评比,村民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攀比”机制,推广“晨起五件事”,实现地干净、物整洁、庭院美、人精神。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打造,利用文化长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画、宣传标语等,让村民和游客在观光游中、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依托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依托“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和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传统体育运动、共同欢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截至目前,25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全部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7个,州级15个。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